20132015 慢速壘球規則目錄
       章  常用名詞解釋(DEFINITIONS
       章  比賽場地 THE PLAYING FIELD
       章  用具及裝備(EQUIPMENT
       章  球員及替補規則  (PLAYERS AND SUBSTITUTES)
       章  比賽 (THE GAME)
       章  投球規定 (PITCHING REGULATIONS)
       章  打擊  (BATTING)
       章  擊跑員和跑壘員 (BATTER-RUNNER AND RUNNER)
       章  死球與活球 (DEAD BALL, BALL IN PLAY)
       章  裁判員 (UMPIRES)
 第十      抗議  (PROTESTS)
 第十      記錄與統計 (SCORING)
 第十      JOYFUL   長青慢壘規則
 第十      KENKO    長青慢壘規則
                                                                                                                                                                                   回目錄
                章、常用名詞解釋 DEFINITIONS
  經常用到的慢速壘球專有名詞,按照英文字母先後順序逐一解說。
1.  改造球棒 (Altered Bat)   三、1,  P.32
  當合格球棒的結構被改變之後,即成為改造球棒。在金屬球棒下方的圓形棒頭上
    刻入識別記號,以及在金屬球棒棒身任何地方的原本雷射識別記號,不屬於改造
    球棒。在金屬球棒的棒身刻入識別記號,則為改造球棒。
2.  促請裁決 (Appeal Play)  八、8 (69) , P.99
   促請裁決在比賽進行中,或是死球狀況時,都可以提出。
  促請裁決是指有一些特殊狀況,依規則不由裁判主動判定,而必須由對方球隊的
    經理、教練或球員先提出後,再由裁判決定如何判決。提出促請裁決的球員,必
    須在內野區。促請裁決提出的時機,要在投手投出下一球之前,合法及違規投球
    都算。如果促請裁決的時機是在攻守交換時,或是比賽結束時刻,必須在所有守
    備球員離開界內區以前提出。
  例外:促請裁決的狀況為違規替補、違規再上場、暫代球員以及受傷球員(依據
          暫代球員規則的退場及再上場)沒有向裁判報告,這些球員仍然在場上比
          賽,隨時都可以提出。
  促請裁決所有狀況如下:
  (1) 空過壘。
  (2) 提早離壘。
  (3) 錯位擊球。
  (4) 上一壘企圖前進二壘。
  (5) 違規替補。
  (6) 使用暫代球員規則的球員,沒有向裁判報告。
  (7) 違規再上場。
  (8) 在進攻隊面授機宜時,壘上的跑壘員互換壘位。參考規則八、8 (25)  P.105
3.     壘線 (Base Line)
  壘線即是兩個壘包之間的直線。 
4.  四壞球  (Base On Balls)  八、2(3), P.81
  當擊球員獲得四壞球時,可以安全上一壘。如果要故意給予擊球員四壞球,可以
    由投手、捕手或教練直接向主審表示,稱為故意四壞球。投手、捕手或教練通知
    裁判的過程,視同投手投出四壞球。
5.  壘道 (Base Path)  八、8, P.99 
  壘道即是在壘包與防守球員企圖觸殺跑壘員當時位置的直線。 
6.  擊出之球 (Batted Ball)  七、89, P.73~74
  投出之球,經球棒碰觸或擊出後,無論落在界內或界外區,都成為擊出之球。 
    擊球員無意之間擊中球亦同。
7.  擊球員 (Batter)
  擊球員即是進入擊球區的進攻隊球員,企圖為他的球隊增加得分。擊球員的身份
    直到他被裁判宣告出局或成為擊球跑壘員時才消失。 
  8.   擊球區 (Batter‛s Box)  二、4, P.28
    擊球區是供擊球員打擊進攻的區域,左右各一,在本壘板兩側。各條圍線都視為
    區域之 內。投手投球前,擊球員的雙腳要在擊球區之內。
  9.   擊球跑壘員(Batter-Runner)  八、2, P.81 
  簡稱擊跑員。擊球員剛完成打擊任務,在尚未出局也尚未踏觸一壘前,稱為擊 
    跑員。
10.   打擊順序(Batting Order)  七、2, P.68
  進攻球隊必須按照攻守名單上的順序輪流打擊。名單上同時記載球員守備位置,
    背號及預備球員。 
11.   障礙球 (Blocked Ball)  三、7,  P.38
  當擊出或傳出或投出之球,被非參與比賽的人碰觸、停止或是控制時,或碰觸到
    非正式比賽器材,或非正式比賽之地區時,都成為障礙球,比賽暫停。傳出之球
    非故意地被壘指導員碰觸(無論在壘指導區的裡面或外面)這不是屬於障礙球。
12.   觸擊 (Bunt)  七、11(5), P.76
  沒有揮棒動作,只是故意以球棒,將球觸成內野緩慢滾地球,稱為觸擊。觸擊將 
    被宣告出局,比賽暫停。
13.   接住 (Catch)
    當防守球員用手掌或手套,合法接住擊出或傳出之球時,稱為「接住」。如果僅
    只是用手臂夾住,或是以身體某些部位、配件、衣服等物件,將球控制著以防止
    掉落,代表尚未完成接住動作,要等到用手掌或手套確實抓牢,才算是接住。當
    接觸飛球同時,因為碰撞到其他球員或圍欄,或是跌倒而造成掉球,就不算接住
    ,防守球員要有足夠的持球時間,用以證實下一動作,是在確實掌握球之後才做
    的。因此,接住球之後的傳球動作,即使滑落球,並不影響原來接住球的確認。
    飛行之球,擊中防守球員以外的任何人及事物,都視同該球已落地。
  野手為確實接住飛球、在移往死球線方向時
      (1) 雙腳必須在下列三項所規定位置視同合法接住:
      a. 在比賽的場地之內,
      b. 踏觸死球線或,
      c. 在球場內躍起、雙腳落地前確實的接住。
      (2) 一度越過死球線,再折返球場內時,雙腳必須完全在線內。雙腳有部分踩到
                死球線時,不視為接補。 
14.   捕手區(Catcher‛s  Box)二、4, P.28
  捕手必須停留於捕手區內,直到投出之球被擊中,觸地,或觸本壘板、或觸擊球
    員,或是到達捕手區時,方可離開該區。所有圍線均被視為捕手區的部分。
15.   面授機宜(Charged Conference)五、7, P.58 ;六、9, P.65
    攻守雙方必要時可以向裁判要求暫停,施行教練團對球員的緊急會談,稱為面授
    機宜。
     (1) 防守面授機宜 
    防守球隊,基於適當理由,可以申請暫停,允許:
             a.  場邊的防守球隊代表進入場內,讓裁判員明察,他是對任何防守球員下
           指令。
       b.  球員離開他的防守位置,進入球員休息區,讓裁判員相信該球員是在接受
          指導。此稱為防守面授機宜。如果防守球隊代表入場,是為了換投手,不
          構成對新投手的面授機宜,利用進攻面授機宜時授意投手,並且時間不長
          於對方,不視為一次防守面授機宜。
    (2) 進攻面授機宜
      當進攻球隊的代表,要對任何進攻球員下達指令時,可以申請暫停,稱為進
        攻面授機宜。投手擔任跑壘員時要求穿夾克,或是利用防守面授機宜時聚會
        授意,而時間並不長於對方,不視為進攻面授機宜。 
16.   砍擊球 (Chopped Ball)  七、11(5), P.76
  擊球員用球棒以砍擊的動作,由上向下將球擊中,而且高高彈起時,該球成為砍
    擊球。擊球員被宣告出局。
17.   指導員 (Coach)  二、4(5), P.28
  進攻球隊,在指導區內擔任跑壘指導的成員,稱為指導員。
    每隊可以有兩位指導員。為了記錄及登載,指導員可以攜帶記錄簿、筆及計球器。 
    不得使用通訊器具。
18.   死球 (Dead Ball)  九、1,  P.110
  死球就是比賽停止球。要等到投手持球立於投手板,主審宣告「比賽開始」, 
    比賽才繼續進行。
19.   死球線 (Dead Ball Line)
  死球線,或稱為球場界線(Fielding Terri-tory),是一條起自左外野全壘打圍欄,向
    本壘方向圍繞,繞經捕手區後方,再向右外野全壘打圍欄續繞的一條線。死球線
    對左右兩條界內界外線近似平行,距離約 7 9 公尺,視場地大小來設定。在死
    球線以內發生的行為是有效的,而當比賽球到達死球線以外時,後續的行為均無
    效,直到主審宣告「比賽開始」時,才成為比賽進行中。 
20.   防守球隊(Defensive Team) 
  在場內擔任防守任務的球隊。 
21.   延遲死球(Delayed Dead Ball)  九、3, P.114
  簡稱遲死球。為了維持比賽順暢的進行,對於某些狀況並不當場宣告暫停,造成
    過程中斷,因此僅由裁判比出遲死球手勢,有時加上適當的宣告提醒攻守雙方,
    在狀況告一段落時,視情形發展,也許將宣告比賽暫停加以適當判決,也許將維
    持比賽繼續進行中。
22.   被移位壘包(Dislodged Base)  八、9(13), P.108
  因受到碰觸及撞擊而離開正常位置的壘包。 
23.   雙殺行為 (Double Play)
  在一連串行為中,防守隊將兩位進攻隊員合法的刺殺出局,即形成雙殺行為。
24.   球員休息區 (Dugout)
  球員休息區是位於死球的區域,只能指定給球員、教練、撿棒生以及球隊正式的
    代表當作休息區。球員休息區不能抽煙。 
25.   驅逐離場 (Ejected From The Game)  五、3,  P.54
  球員發生嚴重犯規,裁判員依規則命令他退出比賽,並且離開比賽場地,不可擔
    任其他任務,稱為驅逐離場。 
26.   增額球員 (Extra Player)  四、3,  P.42
  除了使用十位球員擔任防守任務外,在進攻時,可以選擇是否額外使用一位球員
    ,擔任打擊、跑壘等任務,而形成十一人進攻,十人防守。這位額外增加的球員
    ,稱為增額球員 (EP)  
27.   界內球 (Fair Ball)  七、8,  P.73
   合法擊出之球,合於下列六點其中之一者,為界內球。 
   (1)  內野球:滾動或靜止在本壘一壘連線 以及本壘三壘連線所形成的界內區內。
    (2)    反彈球:在通過一、三壘包時已經反彈,並且在通過一、三壘包瞬間是在界 
                 內區之內或上空。
    (3)  觸壘球:指包括觸到一、二、三壘包的球。     
    (4)  觸人球:在界內區或上空,碰觸到任何裁判員或球員的身體或衣物的球。
    (5)    球:飛越一、三壘包而第一次落點在界內區的球。
    (6)  全壘打球:在界內區上空,直接飛越全壘打圍欄的球。
        飛球是否判為界內球,要以野手接觸球的那一點,是否在界內區上方來決定
        ,與野手觸球瞬間,腳站立的位置無關。反彈及滾地球,在碰觸到界外區外
        物成為界外球以前,不論在界內或界外如何行進,都有可能形成界內球。
28.   界內區 (Fair Territory)
  界內區是比賽場地的一部份,自本壘板起,分別向一、三壘延伸,直到右、左外
    野末端的圍欄為止,包含這兩條線,內部的地面以及向上垂直空間都是界內區。 
29.   違規離壘 (Fails To Keep-Base)  八、8(20), P.104
  當投手投出球時,尚未被擊中之前,跑壘員離壘時,裁判要宣告(Dead Ball)
    [Runner Out]為死球,跑壘員出局。球數不算。 
30.   提早離壘 (Fails To Retouch)  八、8(6), P.99
  當擊出飛球(含平飛球),尚未被防守球員碰觸前,跑壘員已經離壘的行為。 
31.   假觸殺 (Fake Tag)  八、5(2), P.87
  假觸殺是屬於對跑壘員的一種阻礙跑壘行為。當跑壘員前進到達或後退到達某壘
    包時,防守球員未持球,或並未迎接來球,卻阻止了跑壘員行進的行為,稱為
    『假觸殺』。壘上阻礙,即使僅造成跑壘員減速已構成阻礙跑壘。 
32.   防守球員 (Fielder)  四、2,  P.41
  在場內擔任守備的球員,稱為防守球員,也稱為守備員,或簡稱野手。 
33.   野手選擇 (Fielder‛s Choice)  十二、3,  P.133
  由於防守球員對其他的跑壘員進行防守動作,或是具有其他的企圖心,而使得擊
    跑員可以安全上一壘,或是跑壘員可以前進壘的狀況,統稱為野手選擇。 
34.   飛球 (Fly Ball) 
  當投出之球被擊中飛入空中,稱為飛球。 
35.   封殺出局 (Force Out)  八、8(3), P.99
  當擊球員成為擊跑員,必須搶佔一壘時,壘上跑壘員,如果因為被迫擠壘,而失
    去原有壘包佔有權時,該跑壘員成為封殺狀況。防守球員只需持球觸壘,即完成
    封殺出局。封殺狀況在擊跑員出局,或後位跑壘員出局時,可以解除。
36.   封殺線 (Force Out Line)
  簡稱 4.5 米線。這是一條本壘板攻守行為保護線。在三、本壘之間,自本壘板算
    4.5 公尺處,劃一條垂直於三、本壘連線,長度約一公尺的補助線。通過本
    線的跑壘行為視同封殺。也因為封殺行為的確立,跑壘員當然不能回返三壘跑壘
    。封殺線的認定及判決是屬於裁判的自由心證。不得抗議。未通過或踏觸封殺線
    前之夾殺,封殺線視同不存在。
37.   褫奪比賽 (Forfeit Game)
  主審裁判執行規則將比賽結束,並且宣告無過失的隊伍獲勝。 
38.   界外球 (Foul Ball)  七、9,  P.74
  合法擊出之球,合於下列六點其中之一者,為界外球。 
   (1) 內 野 球:在一、三壘包之前,滾動或靜止在兩邊的界外區上。 
   (2) 反 彈 球:在一、三壘包之前反彈至界外區時。 
   (3)    球:飛越一、三壘包的飛球,在界外區直接落地或被防守球員碰觸。
   (4) 接觸的球:在界外區或其上空,碰到裁判員或球員的身體或衣物或分開的裝
                  備,或是碰到其他外物的球,都是界外球。 
   (5) 觸打者的球:在擊球區內第二次碰到擊球員身體的擊出之球。 
   (6) 再觸棒的球:擊球員在擊球區內,擊出之球經地面或本壘板反彈後,再次觸
                    到球棒,也是界外球。
   (7) 擊出之球,沒有超過擊球員的頭,直接碰觸捕手的身體或裝備的任何一個部
        份,被其他的防守球隊員接住。
   (8) 擊中投手板,在到達一、三壘壘包之前,直接反彈滾動到界外區。 
39.   界外區 (Foul Territory)
  界外區是任何不包括界內區的比賽區域。
40.   頭盔 (Helmet)  三、6,  P.38
  除了捕手之外,防守球員可使用頭盔,不需要有耳罩。 
41.   擦棒被捕球 (Foul Tip)  七、10,  P.76
  合法擊出之球,合於下列要點者,為擦棒被捕球。 
  (1) 擦棒之後,直接進入捕手手套中。 
  (2) 飛行高度不高於擊球員頭部。 
  (3) 捕手的接捕合法。 
      擦棒球未接住,判為界外球,所以接住與否,均為一好球。如果並非由捕手
        的手或手套率先觸球,而是先經由外物觸球,再反彈至捕手之手或手套,不
        算接住,也不算擦棒被捕球。
42.   主隊 (Home Team) 
  即是地主隊,是依照慣例擔任先防守後攻擊的球隊。在中立球場比賽時,依競
    賽規定或是擲銅幣決定攻守先後,後攻隊依慣例稱為主隊。 
43.   違規球棒 (Illegal Bat)   三、1,  P.32
    球棒的結構體並沒有被改造,但是尺寸、重量、用途及製造方式不合規定者,
    稱為違規球棒。
44.   違規擊球 (Illegally Batted Ball)  七、1,  P.67
  下列情形造成違規擊球,擊出之球無論形成界內球或是界外球: 
  (1) 當擊球員擊中球時,其擊中球瞬間,有一整隻腳是完全踏在擊球區外的地面 
        上。
  (2) 擊球員持違規或沒有經過檢驗或改造球棒進入擊球區內。 
  (3) 當擊球員將一整隻腳跨在擊球區外,然後雙腳再回到擊球區內擊中投出之球 
        時。
45.   違規接球 (Illegally Caught Ball)  八、5(4), P.90
  當防守球員用帽子、手套或是制服中任何一部份,離開正常部位,去接捕擊出球
    或傳出球,不能算是接住,僅構成違規接球。 
46.   違規投球 (Illegal Pitch)  六、1,  P.61
  合法投球的規定,含防守球員位置正確,投手裝備合格,投球動作、高度、速度
    正規等。只要在投球行為中,違反任何一項規定,即形成違規投球。 
47.   違規投手 (Illegal Pitcher)  六、12,  P.65
  是指防守球員,只可在場上擔任一般任務,不可擔任投手,其原因是: 
  (1) 因超過面授機宜次數,而被裁判或教練換下來的投手。 
  (2) 警告一次後仍然投出速度太快的投球,因而遭到裁判判定不可再擔任投手。 
48.  違規球員 (Illegal Player)  四、6,  P.44
  在場上比賽,卻沒有向主審報准的球員,稱為違規球員。
  違規球員包含:
  (1) 暫代球員進場比賽沒有向裁判報告。
  (2) 受傷球員回到比賽場地,沒有向裁判報告。
   註:如果違規的球隊,主動向主審補報告,則違規消失。如果由被侵犯的球隊在
         違規球員上場,一個比賽行為之後,向主審提出促請裁決,則處分該違規球
         員,本場比賽不得再上場,成為失格球員。使用違規球員的行為也就是違規
         替補。
         
49.   違規再上場 (Illegal Re-Entry)  四、4,  P.43
  被其他球員替補下場後,又再次上場,擔任攻擊或防守任務的球員,有下列情形
    
    之一者,稱為違規再上場。 
  (1) 先發球員第三次上場。 
  (2) 替補球員第二次再上場或增額球員第三次上場。
  (3) 再上場球員,打擊順序與原來的順序不一樣。 
  (4) 增額球員去擔任防守任務。 
50.   違規替補 (Illegal Substitute)  四、6,   P.44
  使用違規球員,就是違規替補。
  違規替補包含:
  (1) 未事先向裁判員報告就上場的替補球員;
  (2) 違規球員;
  (3) 被宣告失格的球員;
  (4) 違規再上場;或
  (5) 違規增額球員
    (6) 受傷球員(依據暫代球員規則),在允許治療的時間內,暫代球員未報准,
        仍然在上場比賽。
51.   失格球員 (Ineligible Player)  四、6 (2) ,   P.44
    被裁判判決取消上場比賽的球員,稱為失格球員。使用失格球員上場比賽,將被
    判褫奪比賽。
52.   失格暫代球員 (Ineligible Replacement Player)  
  失格暫代球員是不能再上場比賽的球員,上場替換因流血受傷必須下場照料的球
    員。失格暫代球員為:
   (1) 違反比賽規則被裁判宣告退場或驅逐離場的球員。
   (2) 名列在該場的攻守名單之內。
53.   飛行狀態 (In Flight)
  擊出、傳出或投出的球在未觸地或觸及防守球員以外之物體前的飛行狀況中,都 
    稱為飛行狀態。
54.   負險 (In Jeopardy)  八、3,  P.85
  比賽進行中,進攻球員有出局的可能,顯示出當時為負險狀況。 
55.   內野區 (Infield)  二、3,  P.27
  內野區是界內區的一部份。內野手正當防守範圍的界內區,即稱為內野區。 
56.   內野手 (Infielder)
  內野手是防守球員,包括一壘手、二壘手,三壘手、游擊手、投手以及捕手,通
    常的防守位置是在,由壘線所構成界內區域的範圍內任何地方,擔任外野手的球
    員,移動進入內野手防守的區域內,則認定為內野手。 
57.   內野高飛球 (Infield Fly)  八、7(10)  P.97
  在兩人出局以前,一、二壘有跑壘員或一、二、三壘有跑壘員時,擊球員擊出界
    內高飛球(不含平飛球),而內野手在正常守備下可以接住該球時,稱該球為內
    野高飛球。投手、捕手及趨前至內野區防守的外野手,都視同內野手。當擊出之
    球明顯的成為內野高飛球時,主審應適時宣告(Infield Fly If Fair-The Batter Is Out
  「內野高飛球,如為界內球擊跑員出局」。內野高飛球狀況為比賽進行中,跑壘
    員踏壘及前進的原則,與一般高飛球接住的準則相同。如果內野高飛球形成界外
    球,視同界外球狀況來處理。內野高飛球未經碰觸,掉落地面成為反彈球時,依
    界內、界外球的判斷準則來判定該球;判定為界內球時,內野高飛球規則適用,
    也就是表示擊跑員已出局。 
58.   (Inning)  五、3,  P.54
  每一局是屬於比賽的一部份。在每一局中,兩隊各有一次進攻及防守的機會,而
    攻守交換是以三人出局為準則。前一局結束後,立刻進入下一局。 
59.   故意漏球 (Intentionally Dropped)
  擊出之界內飛球,包括平飛球在二出局之前、只要一壘有跑壘員,很容易被內野
    手接住的飛球,在碰觸內野手的手或手套之後落球,則構成故意漏球。
    例外:球直接落地或陷阱球時,則不能認定為故意漏球。 
60.   妨礙守備 (Interference)  參考八、8,  P.99
  發生以下行為即為妨礙守備:
    (1) 當進攻球員或進攻隊其他成員的行為,妨礙或困擾了一位防守球員試圖執行
        的守備行為時。
  (2) 擊出之界內球在通過投手以外之內野手前,擊中裁判。 
    (3) 觀眾伸出手腳或進入比賽場地,妨礙野手處理球或接觸野手企圖處理之球。
61.   合法觸殺 (Legal Touch)   觸殺 (TAG)   八、8(2), P.99
  (1) 合法觸殺是跑壘員或擊跑員未觸及壘包時,被合法持球的野手觸殺出局,稱
       為合法觸殺。如果球在手套中跳動,或被跑壘員、擊跑員碰落,則表示防守
       球員未能確實握球。確實掌握的球才可以使跑壘員、擊跑員出局。但是故意
       衝撞防守球員的持球,將造成妨礙守備。
  (2)  防守球員合法持球站在壘包上時,可以觸殺跑壘員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份,這
        是合法的觸殺。(例如:防守球員確實掌握在手或手套上的球時,可以用腳、
       用手或坐在壘包上等)執行任何的被迫出局或促請裁決的狀況。 
62.   合法接住 (Legally Caught Ball) 
  並非借助帽子或其他外物,而直接接住擊出或傳出之球,並且確實掌控在手或手
    套中,稱為合法接住。 
63.   平飛球 (Line Drive) 
  擊出之球又直又快,直接飛向場內,稱為平飛球。 
64.   攻守名單 (Line-Up And Line-Up Card)
  攻守名單是登記有關上場比賽球員,棒次以及防守位置,包括比賽開始前,決定
    要使用增額球員時,同樣要在攻守名單內註明,攻守名單包含:
  (1) 先發球員的姓名、防守位置、球衣號碼與打擊順序,以及
  (2) 替補球員的姓名與球衣號碼,以及
  (3) 經理或教練的姓名。
   註:攻守名單上的球衣號碼因為筆誤而寫錯,在更正完畢之後比賽繼續沒有罰則
         ,球員穿著不正確號碼的球衣上場比賽而違反任何規則時,違反規則的狀況
         必須優先執行。如該球員在違反規則之後,繼續留在場上比賽,只要更正球
         衣號碼,比賽繼續。
65.   阻礙 (Obstruction)  八、5,  P.87
  阻礙的行為包含: 
    (1) 阻礙打擊:防守球員或球隊成員的行為,遮住擊球員視線,或者阻止了擊球
                  員順利擊球。
  (2) 阻礙跑壘:防守球員在下列狀況,阻礙跑壘員及擊球跑壘員的合法進壘:
                             a. 在未持球,或
                            b. 非處理擊出之球,或
                            c. 未持球作假觸殺的動作,或。
                            d. 持球故意將跑壘員推離壘包,或
                  e. 在跑壘員合法進壘時,防守隊員雖然持球,但沒有做防守的
                     動作,而故意阻礙跑壘員跑壘。
66.   進攻球隊 (Offensive Team)
  擔任攻擊的球隊即進攻球隊。
67.   次擊球員區 (On Deck Circle)
  次擊球員區是位於該隊的球員休息區旁,在次擊球員等待進入擊球區時,次擊球
    員可以在裡面熱身及練習揮棒。 
68.   一公尺 (三呎) (擊跑區) (One Meter (Three Foot) Line)
  一公尺(三呎)線是位在本壘板以及一壘壘包之間的後半段,跑壘員必須跑在此區
    域內,避免妨礙從本壘區域傳球到一壘的守備,或其他防守球員傳球到一壘的守 
    備。
69.   外野區 (Outfield)  二、1,  P.27
  外野區是界內區的一部份,扣除內野區之外,其他部份的界內區即為外野區。外
    野手正常防守範圍的界內區,即是外野區。 
70.   滑壘離位 (Overslide)  八、9(13),  P.108
  跑壘員在滑壘時因為動能過大而超越壘包成為負險狀況,稱為滑壘離位。擊跑員
    滑過一壘壘包,依規則不成為負險。 
71.   傳出場外 (Overthrow)  八、5(5),  P.91
  比賽進行之中,防守球員間相互傳球,其目的在使跑壘員出局;當球傳到死球線
    以外,或成為障礙球時,稱為傳出場外。 
72.   軸足 (Pivot Foot)  六、1,  P.61
  投手投球動作中維持重心的腳,投手在球出手前,軸足不得離開投手板。 
73.   比賽開始 (Play Ball)  五、3,  P.54
  當投手完成準備動作時,主審以“Play Ball”口令指示比賽開始或繼續進行。
    此時,捕手應在捕手區內,其他所有防守球員要在界內區內擔任防守。 
74.   賽前會議 (Pre-Game Meeting)
  賽前會議是在本壘板的區域舉行,會議時間由裁判與各球隊的首席教練/經理或
    是球隊代表所決定。賽前會議決定事項:
   (1) 確定以及同意各隊的攻守名單,以及分發對方隊的攻守名單影本,以及
   (2) 檢視適當的特別場地規則。 
75.   抗議 (Protests)
  是防守隊與進攻隊球員的表示異議行為:
   (1) 裁判對於比賽規則的解釋或適用。
   (2) 球隊成員的資格。 
76.   突襲投球 (Quick Return Pitch)  六、7  P.63
  擊球員在做準備動作,或因前一揮棒而失去平衡時,投手利用擊球員這個失去平
    衡的機會突襲投球,是違規投球的動作。 
77.   勒令退場 (Remove Ruling)  五、3,  P.54
    球員犯規,裁判員依規則命令他退出比賽,但是可以擔任指導員等單純任務,稱
    為勒令退場。
78.   暫代球員 (Replacement Player)  四、7,  P.51
  在比賽中若有球員受傷流血,必須退場醫療時,可向裁判要求,由另一位球員暫
    時代理其職務。暫代球員,祇要不是被裁判勒令退場或驅逐離場之球員,其餘均
    可暫代。暫代球員不視為替補球員。
   (1) 暫代球員可以是:
     a. 攻守名單上未上場比賽的替補球員。
     b. 攻守名單上已經上場比賽的替補球員,但隨後又被替補下場。或
     c. 先發球員不在打擊順序上,以及沒有合法身份再上場比賽者。
   (2) 暫代球員不屬於替補行為,但須要向裁判報准後才能上場比賽。 
79.   跑壘員 (Runner)  八、1,  P.79
  進攻球隊的隊員當完成打擊任務,到達一壘,在尚未出局前,稱為跑壘員。 
80.   九人開賽辦法 (Short-handed Rule) 
  為了避免因人手短缺而不能比賽,可以使用九位球員開始比賽。防守時不設自由
    手,進攻時第十棒輪空並計算為一人出局。當人手到齊時,隨時可以報准加入比
    賽,增加者為第十棒。是否採用本辦法,建議各賽會自行抉擇。 
81.   先發球員 (Starting Players)  四、5,  P.43
  正式遞交的攻守名單上的先發上場球員。 
82.   好球帶 (Strike Zone)  七、6,  P.71
  維持擊球員正常擊球姿勢,高度在他肩背部以下,膝蓋以上,位置在本壘板正上
    方的這一五角形柱狀空間,是該擊球員的好球帶。慢速壘球的好球帶寬度與棒球
    及快壘相同,而高度比較放大。好球的認定是以投出之球經過本壘板上空的好球
    帶為準則,與擊球員位置前後或球落地點遠近沒有絕對關係。
    註:本協會規定:
        在比賽中使用好球板時,不適用好球帶的規定。合法投出之球,只要落在本
        壘板或好球板上,裁判宣告好球。 
83.   替補球員 (Substitute)
  替補球員是名列正式的攻守名單之內的:
  (1) 除了擔任暫代球員外,還沒有上場比賽的非先發球員。
  (2) 先發球員退場後再合法上場比賽。
  註: a. 這是屬於先發球員的再上場比賽。
      b. 再上場的先發球員必須回到先前的打擊順序。 
84.   隊職員 (Team Member)
  依規則登錄報准,在該隊休息區的球隊人員。 
85.   傳球 (Throw)  八、5(5),  P.91
  比賽進行中,防守球員間互相傳球的動作。如果傳出場外,或成為障礙球,給予
    所有跑壘員於傳球出手時算起兩個壘的安全前進權利。 
86.   暫停 (Time)  十、8(15), P.123
  裁判下令比賽暫停時,用“Time”。比賽成為停止狀況。 
87.  三連殺行為 (Triple Play)  參考十二、8,  P.135
  在一連串行為中,防守隊將三位進攻隊員合法的刺殺出局,即形成三殺行為。 
88.   打擊行為 (Turn At Bat)  十二、2,  P.129
  簡稱打席。當擊球員進入擊球區打擊,到出局或是成為擊跑員為止,是為一次
         打席將列入計算打擊率的打席,稱為計數打席或簡稱打數” (Charged Turn At Bat) 
89.   受傷暫退球員 (Withdrawn Player)
  在比賽中受傷流血不止,或衣服沾血,必須更換暫時退場的球員。 
   
                                                                                                                                                                                     回目錄
      第二章、比賽場地(THE PLAYING FIELD
1.    比賽場地 
    比賽場地要空曠無阻,自本壘起至外野盡頭的距離,女子組至少 80.8 公尺,男子
        組至少 91.5 公尺。界外線與死球線之間的區域要有 7.6 9.2 公尺。 
2.    場地特殊規定 
   在比賽場地內如果有其他外物存在,例如背網、圍欄、看台、車輛、觀眾或障礙
    物等,可事先制訂特殊規定,或由兩隊賽前議定。
3. 內野方塊(The Official Diamond 
  連接本壘板及三個壘包形成的內野方塊,女子組方面壘距 20 公尺,投球距離 14 
          公尺,男子組壘距 20 公尺,投球距離 15.2 公尺。比賽進行中,如果發現壘距或
     投球距離不對,應該在上下半局都賽完之後立刻改正,並繼續比賽。 
4. 丈量內野區  
    選定球場面對的方向,放置本壘板,在本壘板斜邊頂點釘固定樁為基準,向外野
         正前方拉線丈量,15.2公尺處置投手板 (男子組)28.2公尺處為二壘包中心點。
           再以本壘板頂點及二壘包中心點分別為圓心,20 公尺長為半徑,向左右各丈量一
         次,產生的兩個交點即為一、三壘包的外側上方角。丈量完成後應再核對一次。  
    用皮尺繼續劃其他線:
  (1)  一公尺線 (One-Meter Line)   (擊跑區) 
        自本壘板與一壘包連線中點起,在外側一公尺處劃一條平行線,供擊跑員跑 
          向一壘壘包用。
  (2)  次擊球區 (Batter‛s On-Deck Circle) 
        左右各一的圓形次擊球區,直徑1.5公尺劃在鄰近本壘區的球員休息區附近。
  (3)   擊球區 (Batter‛s Box)
         本壘板兩側各一的長方形擊球區,長2.2公尺寬1公尺,內側線距離本壘板15
                公分上方線與本壘板中心點相對平行距離為1.2公尺。所有線條面積都屬於擊
        球區內部。
  (4)  捕手區 (Catcher‛s Box)
       擊球區外側線向後延伸3公尺,兩邊連接起來成為捕手區,寬度為2.75公尺。
  (5)  指導區 (Coach‛s Box)
          距一、三壘包外側3.6公尺,向本壘方向劃平行線,長約五公尺,規劃出左、 
           右各一個指導區。
  (6)  本壘板 (Home Plate) 
             本壘板是白色橡膠製品,五邊形,長邊面對投手,45公分長,兩側平行於擊
                    球區內側線,長度20公分,兩條斜邊各30公分。 
  (7)     投手板 (Pitcher‛s Plate) 
       投手板也是白色橡膠製品,長方形,長60公分、寬15公分,平放在地面上,
                  長邊面對本壘板,前緣中心點到本壘板頂端距離為女子組14公尺,男子組 
         15.2公尺。
  (8)   壘包 (Base) 
                  壘包是以帆布或其他適合材料製成的正方形物體,長、寬各38公分,厚度13
          公分。
  (9)   雙色壘包 (Double Base) 
      一壘可用雙色壘包,材質相同,長76公分,寬38公分,厚度13公分。白色部
        份適用界內區,橙色部份適用界外區。雙色壘包使用規則如下: 
       a. 擊出之球擊中白色壘包為界內球,擊中橙色壘包為界外球。 
        b. 擊出內野球產生一壘防守行為,擊跑員如果未使用橙色壘包則判出局。 
        c. 防守球員必須使用白色壘包,但比賽進行中,球落於一壘壘包的界外區
           時,防守球員及擊球跑壘員則均可使用兩壘包。當防守球員使用雙色壘
           包的界外(橘色)部份時,擊球跑壘員可以使用雙色壘包的界內(白色)部份
           ,如被從界外區傳至一壘的球擊中,不算妨礙守備,如上述狀況被裁判
           宣告為故意妨礙守備時,則該擊球跑壘員出局。
           註:球從界外區傳進來時,一公尺線是成為兩邊的。
        d.  跑過一壘的擊跑員,回一壘後開始使用白色壘包。
        e.  擊球穿越內野或擊球到外野後,擊跑員跑過一壘或通過一壘時,可踏觸
           白色壘包,未能進佔二壘時,必須回來站在白色壘包上。
                  f.  飛球接殺時的觸壘起跑行為,應使用白色壘包。
        g.  刺殺擊跑員行為演變為由界外區向界內區刺殺時,攻守雙方都可以使用
           雙色壘包任何部份。
        h.  當跑壘員使用白色壘包以後,不可再用橙色壘包,違者經守備方促請裁
           決時,則判出局。
        1994 年開始,國際壘總的錦標賽規定使用雙色壘包。
         比賽場地
1.5 m
投手板
0.15 m
                                                                                                                        回目錄
第 三 章、用具及裝備(EQUIPMENT
1. 合格球棒 (Official Bat) 
     (1) 由堅硬的一片木料製成,或多片木料用膠黏合製成,只要其紋路與球棒的長
         方向平行即可。
   (2) 只要經國際壘總認可,金屬、竹、塑膠、石墨、炭纖、鎂、玻璃纖維、陶器
         等製品,均可以成為合格球棒。
   (3) 木棒可以分段連接,但要膠合緊密,磨光修整。
   (4) 圓形棒及三角形棒均可以,但是棒面要平滑。 
   (5) 長度不超過87公分,重量不超過1,080公克。 
     (6) 圓形棒最粗部份,直徑不可超過5.7公分;圓形棒膨脹時不可超過0.08公分。
   (7) 金屬棒,部份球棒或許會有少許彎曲角,視為合格球棒。
   (8) 棒身不可有曝露的鉚釘、釘子、粗糙尖銳的邊角以及足以致險的外加物。 
         金屬棒尤其不可粗糙。
   (9) 金屬棒,不可以用木質握柄。
   (10) 球棒安全握柄使用軟木,防滑非塑膠膠帶或其他組合材質製成,長度為
        2538公分。為加強握力而塗樹脂粉、松脂粉或者噴噴劑到握柄上是可以
        的。在握柄上捲貼膠帶要以連續螺旋方式,不要求層次整齊,但是不可以 
        有兩層以上的膠帶。
   (11) 非一體成型的金屬棒,應在粗端填滿橡膠或合成塑膠,以保持棒體完整。 
   (12) 球棒握柄尾端要有安全握柄頭,與握柄呈90度角,最少0.6公分。握柄頭無
        論是鑄造、車磨、焊接或是固定的,都是合格的。貼有閃光物的花瓣狀及
         圓錐形的握柄頭屬於改造球棒。
   (13) 合格球棒應有明確標示。如標示不清,只要規格符合,視為合格球棒。 
   (14) 合格球棒不能修改成為變造球棒。除了規則三.01所明確規定或ISF裝備標準
        委員會的規格規定外,球棒在購買時的重量及長度,不但要保持球棒的特徵
        永久不變,而且不能被以任何方式所變造。
2. 熱身球棒 (Warm-Up Bat)
  (1) 次擊球員可持兩支合格球棒,或一支熱身球棒,或是一支合格及一支熱身棒 
        練習揮擊。
  (2) 熱身球棒必須一體成形,有安全握柄及球棒下方的安全圓形棒頭,在粗端印
        3.2公分大小字樣”Warm-Up”其粗端直徑要大於5.7公分。
  (3) 不可在任何球棒上附加任何外物。使用不合格用具揮棒熱身,將不合格用具
        驅出場外。如球員繼續使用該用具,該球員驅逐出場。 
3. 比賽公認球 (Official Softball)
  (1) 球體要正常,黏合平整,縫線隱深,表面光滑。 
    (2) 球心是由優質長纖木棉、軟木橡膠混合物、聚亞胺脂混合物或其他國際壘總
        核准的材質做成。
  (3) 球心上以優質細捲紗用手工或機械纏繞後,再用橡膠液或橡膠接合劑接合。 
  (4) 球體表面內層,要用接著劑與纏紗接合,再用蠟棉線或蠟亞麻線縫合。如用
        國際壘總核准的,類似縫合功能的模鑄連接球心成型方式,也是可以的。 
  (5) 球體表面層可用上等曬乾鉻黃色馬皮、牛皮、合成材料或其他國際壘總核准
        材料。 
  (6) 國際壘總錦標賽標準球,印有”I.S.F. logo”標記。 
    a. 30.5公分(12)球:圓周最小30.2公分,最大30.8公分;重量最輕177公克,
          最重199公克;縫線用雙針方式,最少88針。 
    b. 28公分(11)球:圓周最小27.6公分,最大28.3公分;重量最輕166公克, 
          最重174公克;縫線用雙針方式,最少80針。
  (7) 紅色縫線及黃色球12吋球為男子組使用球,彈跳係數(COR0.47以下,應
        標有 ”I.S.F.logo” ”GWSP-47” 標記。
    (8) 紅色縫線11吋球為女子組使用球,彈跳係數(COR)0.47以下,應標有
         ”I.S.F.logo” ”GWSP-47” 標記。
  (9) 比賽球的硬度,在被打擊時的承受壓縮力為6.5公釐(0.25英吋)不能超過
        170.1公斤(375磅),必須與美國試驗材料科學會的測量承受壓縮力的方法
        一致,並通過 ISF 裝備標準委員會的認可。
4. 手套 (Glove)
  防守球員應戴手套。兩指手套(MITTS)只有捕手及一壘手可以使用。所有使用的手
    套,在姆指與其他部位之間,也就是虎口部位,不可以有花邊、帶子或其他設計
         其長度應長於12.7公分。任何球員使用的手套 (包含結帶) 可以為任何單一顏色,
    但不能與球同色。手套的外表面不可以塗有白色或灰色的圓圈,遠看好像壘球一
    般,算是違規手套。
    投手用來投球的手,禁止戴用打擊手套。
  手套的規格如下:
     (A)  掌寬-20.3公分。       (H) 虎口縫合全長-44.5公分。         
        (B) 掌寬下緣-21.6公分。 (I)  指至套底-23.5公分。
        (C) 虎口上開-12.7公分。 (J) 食指至套底-35.6公分。
        (D)虎口下收-11.5公分。 (K)中指至套底-33.7公分。 
        (E) 虎口全長-18.4公分。 (L)無名指至套底-31.1公分。
        (F) 食指縫合-19.0公分。(M)小指至套底-27.9公分。
        (G)姆指縫合-19.0公分。
5.  球鞋 (Shoes)
  所有球員應穿著球鞋。帆布、皮革面或近似材質製成品為合格球鞋。鞋底可為平
         面或帶有軟的橡膠顆粒。一般金屬鞋底或鞋跟上如有不長於 1.9 公分的鞋釘,是
    可以穿著的。但是使用圓尖釘的球鞋,不合於規定。 鞋釘使用硬塑膠、尼龍或
    聚亞胺脂等材料,其合法性、非法性與前段相同。不用鞋帶繫牢,而用黏著方式 
    的球鞋,可能造成比賽中球鞋掉落,所以不可以使用。
  註:本協會規定,為顧及安全起見,練習及比賽中一律禁止穿著金屬鞋底及鞋釘
        之球鞋,比賽中違規穿著者,判勒令退場。
6. 面罩、護身及頭盔 (Masks, Body Protectors and Helmets) 
  女子組比賽,建議捕手使用面罩及護具。為了球員跑壘的安全,中華民國慢速壘
    球協會規定,擊球員自打擊開始到出局或得分為止,須戴頭盔。頭盔必須有雙護
    耳。防守球隊員可以使用頭盔不需要有耳罩,頭盔的顏色要與制服的顏色相似。
7. 器具的放置: 
  所有的器材與用具,應置於球員席內、不可放置於比賽場地內,以免造成妨礙守 
    備或障礙球。
   判決:進攻隊的器具 (指球棒及頭盔等),棄置不當造成障礙球或妨礙守備時,成
          為比賽停止球,與狀況有關連的跑壘員被宣告出局。如果並未造成明顯的
          進攻得利行為,不造成任何跑壘員出局(滿壘被迫推進時例外),但是所有
          跑壘員必須回到死球宣告時, 最後佔有過的壘包上。
8.    制服 (Uniform) 
  所有球員應穿著顏色、裝飾及式樣一樣的制服。經理及教練等人的制服可不同於
    球員,但是在顏色、裝飾及式樣上,也應該是一致的,並且要維持與球隊同一個
    顏色系列。
   (1) 男球員必須戴球帽,並且穿戴端正。女球員可以選擇戴球帽、頭巾、舌帽或 
        頭帶,但是要全隊一致。
   (2) 球員可以穿著形式及顏色一致的內衣。並非所有球員都強制要穿內衣,但是
        穿著內衣球員的內衣要一致。破爛、磨損或袖子斷裂是不可以的。 
   (3) 球褲及滑壘褲:球員穿著長褲或短褲要統一。球員們也可以穿著顏色一致的
                      滑壘褲。滑壘褲並非要強制穿著,但穿著者的顏色及形式要
                      統一。至於臨時附加在滑壘褲上的滑壘墊等東西倒無所謂。
                      破爛、磨損及斷裂的滑壘褲不可穿著。 
   (4) 背號:球衣背面要有至少15公分大小的阿拉伯數字號碼,與球衣顏色呈對比
              色。所有球衣號碼不可重複(1號與01號表示重複),只可使用0199 
              整數號碼。沒有背號的球員,不准參加比賽。
   (5) 配件:石膏、金屬及其他堅硬物不可配飾參加比賽。外軟內硬合於安全的配 
              件,經裁判許可,可以配戴參加比賽。
   (6) 貴重品:外露貴重品,如手錶、手觸、耳環、項鍊及其他可能致險物,不可
                                    穿戴比賽。醫藥用的手鐲及項鍊黏貼於身上者,可視為合法。
        球員拒絕遵守八 (1) - (6) 之規定,宣告該球員失格退場。
       例外:球員或是教練可以因為宗教原因,允許穿帶特別的頭巾,雖然沒有符
              合制服統一的規定,沒有罰則。
                                                                                                                                                                                   回目錄
第四章、球員及替補規則(PLAYERS AND SUBSTITUTES)
1. 基本成員 
  (1) 至少十位球員。 
  (2) 使用增額球員(EP)時,至少十一位球員。 
  (3) 要有上列基本成員,才可以開始或繼續比賽。
        判決:任何時候,因任何理由,比賽球員人數不足時,將被判「褫奪比賽」。
  (4) 比賽中,凡登錄合格之球員,向主審裁判報准後 ,即可上場擔任替補球員。
2.  球員守備位置: 
  按守備代號110,分別為1.投手,2.捕手,3.一壘手,4.二壘手,5.三壘手,
         6.游擊手,7.左外野手,8.左中外野手,9.右外野手,10.右中外野手(外野手為四
    名守備員時)。進行比賽時,捕手應防守於捕手區內,這是屬於界外區的一部份
    ,投手應在投手區負責投球;其他八位守備員可以在界內區的適當位置防守,
    除了上述十位守備員,可選擇多使用一位球員,這第十一位球員的職稱是
    「增額球員」備名稱所局限,僅擔任攻擊任務,增額球員代號為 EP
3.  增額球員(Extra Player) 
  使用增額球員時,先注意以下重點: 
   (1) 增額球員可簡稱「EP」。EP是額外增加的一位攻擊球員,並不是代替投手或
        其他野手的指定打擊。在比賽開始前就要決定本場是否要使用EP。如果決定
        使用,在攻守名單上填寫清楚,而且一定要全場比賽維持使用。不論因任何
        理由導至不能整場使用EP時,立刻被判褫奪比賽。參考規則 四.01(3)
   (2) 使用EP時,變成十一名球員都要打擊,而 EP 所排定的棒次整場不可改變。 
   (3) 含一名EP,所有十一名球員一定要打擊,其他十位任何隊員可依照規定擔任
        守備。守備位置可以按規則更換,但是打擊順序是不可以交換的。擔任守備
        的球員和擔任“ EP ”者不可以相互更換。 
   (4)  EP可以隨時更換,替補員可以代打,亦可以代跑,並且成為繼任的EP。而
        這位替補員一定要是尚未上場的非先發球員。
   (5) 先發EP在被替補下場後,可以再上場一次,但必須回歸原來的打擊棒次。
       例外:先發EP擔任暫代球員不在此限。
4. 再上場: 
  所有先發球員,在下場休息之後,可以有一次再上場機會。為了維持公平,再上
    場時,一定要回歸原來的打擊棒次。所以再上場的球員,不可以和原先替補他的 
    球員,同時在場上比賽。
    例外:先發球員以及被換下場的替補球員,擔任暫代球員不在此限。
  判決:違規再上場行為,將處罰該球員勒令退場,而列名在攻守名上的經理或教
          練亦將驅逐離場。如果違規再上場行為根本未向主審報告在先,將連同違
          規替補的處罰條例一道處罰。
     註:違規再上場是屬於促請裁決的範圍,只要違規的球員仍然在場上比賽,隨
          時可以提出。
5. 先發球員(Starting Player): 
  在賽前會議(Pre-Game Meeting)中,球隊經理檢視證實攻守名單正確之後,呈交主
    審時,就確定了先發球員的正式名單,只要是在賽前會議之前,比賽記錄簿上的
    名單是可以合法變更的。練習時,如有傷病突發,准於賽前會議中提出換人要求
    ,更換者可視為先發球員,將享有再上場權。賽前會議中換下的球員,依規則均
    合於稍後上場替補的資格。不列入先發球員的其他球員,稱為預備球員。
  註:任何球員包含投手、於比賽中或於死球時得以退出比賽,投手不須投至第一
        位擊球員完成打擊或至攻守交換。
6. 替補規則Substitute/違規球員Illegal Player攻守名單上列名的球員才可以擔任替
        補。替補規則有下列幾條:
    (1) 教練或隊代表決定替補時,要在替補球員進場的時機立刻報告主審,並由主
        審立刻將這個更換轉告記錄員。替補規則在投手投出次一球(合法或違規)
        已經完成下一個比賽動作之後,才會正式成立。在上述兩個時機之前即被發
        現,不會有罰則,視同自動報准,違規變成合法。但是在投手投出一球
        (合法或違規)或已經完成下一個比賽動作之後,違規替補已經成立。
    (2) 如果替補球員未經報准而上場比賽,且在投手投出一球(合法或違規)或已經
        完成下一個比賽動作之後,一經發現則宣告該球員“失格退場”。使用未報
        准替補球員、違規替補球員、未報准暫代球員或依據暫代球員規定之受傷退
        場球員再上場比賽時未經報准,全部為促請裁決的行為,必須要由對方球隊
        向裁判提出。
        例外:如果球隊的經理或違反替補規則的球員,無論在場上比賽多久,在對
              方球隊向裁判提出促請裁決的行為之前,自行更正者都沒有罰則,在
              發現違規替補前的全部比賽行為均為合法。違規替補的球隊,沒有合
              法的替補球員來替補被宣告失格退場的球員時,則宣告違反替補規則
              的球隊褫奪比賽。
        a. 如果未報准替補球員上場打擊並且上壘,在投手投出一球(合法或違規)
            之前或比賽結束之前或裁判退場之前,被對方球隊發現並向裁判提出促
            請裁決時,所有的跑壘員(包含未報准替補之擊球員)全部回到擊球前所
            佔之壘,未報准替補球員宣告“失格退場”並且宣告出局。如果未報准
            替補球員上場打擊,造成的其他出局數照算。
        b. 在替補的過程中,無論任何理由造成違規球員替補的事實,這種替補會
             給與因為違反替補規則的罰則。
            註:使用違規替補、未報准暫代球員或依據暫代球員規定之受傷退場球
                 員再上場比賽時未經報准,是屬於促請裁決的行為,必須要由對方
                 球隊在違規替補或違反替補規則的球員在場上比賽時向裁判提出。
  (3) 任何球員可以在比賽中的任何死球狀況中進行替補。
  (4) 擊球跑壘員或跑壘員,因為受傷而不克到達給與的壘位時,為死球狀況。受
        傷的擊球跑壘員或跑壘員,可以由替補球員代跑,替補代跑球員可以到達任
        何給與的壘位,替補代跑球員也必須合法觸踏給與或是之前沒有觸踏的壘包。
  (5) 預備球員被替補下場之後,除了擔任壘指導員外,不能再參與該場比賽。
       例外:先發球員可以再上場一次。
  (6) 在攻守名單上的先發球員在被不同的替補球員多次替補後,仍有一次再上場
        機會,但替補球員一旦被其他預備球員再替補後,除了擔任暫代球員外,絕
        不可以再上場比賽。
       註:替補球員被換下場之後,再擔任暫代球員上場比賽,是不會違反規則
            四.06的規定,不會有促請裁決的狀況發生,除非這個替補球員擔任暫
            代球員上場比賽時沒有向裁判報告。(參考規則四.11)
  (7) 違規球員是取得攻守名單上進攻或是防守的位置,卻沒有合法的資格進行比
        賽者。除非投手投出一球(合法或違規)或已經完成下一個比賽動作,球員是 
        不會違反違規球員的規則。
     違規球員包括:
         a. 違規投手:違規投手的狀況是發生在被裁判從投手位置更換下場之後,
                      該球員又回到投手位置投球。
              罰則:使用違規投手只要投出一球後,一旦被發現,即判驅逐離場。
                註:投手由於超過防守隊面授機宜次數的限制或球速太快被裁判
                      更換下場之後,可以再上場比賽,但不能再擔任投手。
       b. 違規代跑:違規代跑的狀況是發生在,進攻隊使用已經在攻守名單上正
                      在比賽的球員,代替另一個進攻隊的跑壘員跑壘。
       c. 違規再上場及未報准替補:
            違規再上場的狀況是發生在:
          (a) 先發球員被替補下場兩次之後,再上場比賽。
          (b) 先發球員再上場比賽,沒有回到原先的棒次。
              任何時間發生有未報准替補或違規球員在場上賽,依據下列各種狀
                況來做宣判:
               ☆ 進攻隊:違規球員或未報准替補在場上比賽被防守隊發現時:
               (A) 違規球員在打擊區內,未擊出前被發現;
                   違規球員宣告“失格退場”,不算出局,換合法替補球員代打,
                  承襲既有球數。違規球員在打擊區內,之前的任何跑壘員的進壘
                  均合法。
          (B) 違規球員完成打擊之後,在投手投出一球 (合法或違規) 之前或
                  防守球員離開比賽球場之前或裁判退場之前被發現;違規球員宣
                  告出局,並宣告“失格退場”,任何由於該違規球員成為擊球跑
                  壘員,所造成的其他跑壘員的進壘均無效。在違規球員上場打擊
                  ,所新增加的任何出局數照算。違規球員狀況處理完畢之後,進
                  攻隊要提出合法球員名單替補退場者。 
              (C)  違規球員完成打擊之後,在投手投出一球 (合法或違規) 之後或
                   防守球員離開比賽球場之後被發現;違規球員宣告“失格退場”
                  不算出局,如果違規球員仍然在壘上,換合法球員替補。任何由
                  於該違規球員成為擊球跑壘員,所造成的其他跑壘員的進壘均有
                  效。
             (D)  如果球員以違規跑壘員上場比賽,被防守隊在投手投出一球
                  (合法或違規)或已經完成下一個比賽動作之前,向裁判提出促請
                  裁決時,並沒有罰則,自行更正即可。
             (E)  如果球員以違規跑壘員上場比賽,被防守隊在投手投出一球
                                         (合法或違規)或已經完成下一個比賽動作之後,向裁判提出促請
                  裁決時,違規跑壘員宣告“失格退場”,不算出局,換合法球員
                  替補,任何跑壘員的進壘均有效。
              ☆ 防守隊:違規球員或未報准替補在場上比賽時被進攻隊發現時:
            (A) 違規球員上場比賽,且處理好該行為,在投手投出一球(合法或
                                        (合法或違規)之前或防守球員離開比賽球場之前或裁判退場之前
                  被發現;違規球員宣告“失格退場”,進攻隊可以作選擇:
               Ⅰ 選擇維持比賽結果。
               Ⅱ 擊球員承襲發現違規球員之前的好、壞球數,每一位跑壘員 
                     回到發現違規球員之前所佔之壘。
            (B) 在投手投出一球(合法或違規)之後被發現;違規球員宣告
                  “失格退場”,其他比賽行為均有效。
                註:替補球員被換下場之後,再擔任暫代球員上場比賽,是不會
                      違反規則四.06的規定,不會有促請裁決的狀況發生,除非
                      這個替補球員擔任暫代球員上場比賽時沒有向裁判報告。
                       (參考規則四.11)
7. 暫代球員: 
  比賽進行中球員發生受傷意外狀況,在短時間內,流血不止或血已沾滿球衣,則
    該員必須更換退場。除非受傷的球員流血停止及沾有血跡的球衣或地面已清理或
    覆蓋,才可准許再 上場比賽。如果須要更換球衣而更改背號;不罰,但裁判必
    須公佈新的球衣號碼。
  (1) 受傷球員可由一名暫代球員替換。他可代理這一局剩下的部份,及執行完整 
        的次一局比賽。
  (2) 裁判必須宣告有暫代球員上場比賽。
             判決: 7 (1)-(2) :
            a. 使用失格暫代球員是認定視同違規再上場,罰則是屬於促請裁決。
           b. 使用暫代球員忘記向裁判報告,是屬於合法的促請裁決範圍,該球
                 員受“未報准替補規則”之規範。 
  (3) 暫代球員全權代理包括打擊及守備。 
  (4)(1)項的許可治療時間內,受傷球員可以隨時上場,不能當作是一次的替補。 
  (5) 受傷球員再上場比賽時,裁判須給與忠告。
         判決:7 (4)-(5) :
           a. 受傷球員在許可治療時間內,該球員仍無法上場比賽,此暫代球員
                                   視同替補。 (按規則四.06)
          b. 如該暫代球員按照規則四.06替補球員規定,先前已經上場過,不能
                再上場的球員時,須更換另一位合法替補。 
           c. 依照規則四.04再上場的規定的先發球員,可再上場合法替補。 
          d. 如果無合法替補的球員可運用時,宣告褫奪比賽。
          e. 受傷球員再上場時,忘記向裁判報告,是屬於合法的促請裁決範圍, 
                該球員受“未報准替補規則”之規範。
  (6) 受傷球員在(1)項的許可治療時間內,可以隨時再上場比賽,該球員受“再上
        場規則”之規範。
  (7) 在男女混合賽中,使用暫代球員時,必須要與受傷球員的性別相同。
  (8) 在受傷球員允許治療的時間內,使用暫代球員,除非沒有向裁判報告,是不
        屬於替補規則的範圍。
8. 休息區內的行為約束: 
  除次擊球員及在熱身的新投手外,教練、球員、後補球員及球隊工作人員均須在
    休息區內,不得在休息區外。 
9.  服從宣告: 
  任何球隊人員對於裁判的任何判決有爭議時,將構成對球隊的警告。任何再犯的
    球隊人員,將驅逐離場。
                                                                                                                                                                                回目錄
                       第五章 (THE GAME)
1. 攻守順序的決定由競賽單位事先規定,或由雙方擲硬幣選擇。
2. 場地特殊規定由主審決定及宣告。
3. 正式比賽應打七局。 
  (1) 七局下半,後攻隊領先時,比賽結束。 
  (2) 七局打完,雙方平分,比賽將進入延長。延長局數不一定,直到先攻隊領先並
       賽完該延長局,或者後攻隊取得超前分數時,比賽結束。但後攻隊擊出超越全
       壘打圍欄的全壘打時,所有回本壘的得分均為結束比賽的有效分。 
  (3) 比賽賽完五局或五局下半後攻隊領先時,主審可依規定宣告「提前結束比賽」
       (Called Game)。當陰暗、下雨、暴動或其他危及觀眾、球員事件發生時,主審
       隨時有權宣告提前結束比賽。 
  (4) 賽滿五局或五局以上,裁判截止比賽時,如果雙方分數一樣,或後攻隊未完成
       下半局的進攻,得分與先攻隊相同,成為平分比賽。
  (5) 上述規則不能適用,由部份球員或觀眾所作出的任何可以宣告褫奪比賽的行為
       ,但裁判員遭到球隊成員或觀眾攻擊時,主審將宣告該隊棄權。 
    (6) 褫奪比賽(Forfeited Game),是由主審在下列情形下,宣告褫奪有過失的一方的
       比賽權利,由另一方獲勝。 
        a. 球隊未到場,或到場拒不比賽或未按賽程時間上場比賽。 
       b. 比賽中,主審未停止及中斷比賽,而球隊拒絕繼續比賽時。 
       c. 比賽中斷,經主審再宣告”Play Ball”後於兩分鐘內,球隊未能繼續進行 
             比賽。
       d. 球隊運用技倆,故意拖延或加速比賽。 
        e. 經裁判警告制止後,又故意違犯同一條比賽規則。 
       f. 被判退場以上處罰的球員,不在一分鐘內服從規定。 
       g. 因球員被判退場,或其他任何理由,導致球員人數不足(使用增額球員時 
            至少十一人)。
       h. 失格球員(勒令退場或驅逐離場)再上場,而且投手已投出一球時。
        i. 被驅逐離場的球員/教練/經理,再次上場比賽。
    (7) 未完成的比賽或平分比賽,將從第一局開始重新比賽。重新比賽時,攻守名
        單可以重填。
        註:本協會規定:經裁判長中止的比賽、一律採取保留比賽、擇期再戰。
4. 分數較多的球隊是勝隊。 
  (1) 比賽的分數,以最後一局結束時雙方分數為結果。最後一局的後半局,後攻
        隊分數領先時,結束比賽。 
  (2) 平分比賽的分數,以宣告結束時分數為結果。有必要時,擇期重賽。 
  (3)  禠奪比賽,判定沒有過失的一方以「70」獲勝。
  (4)  四局領先20分、五局領先15分宣告截止比賽。
        ():本協會規定四局領先10分、五局7分、宣告截止比賽。
5.  突破僵局(Tiebreaker) 
  正規的七局比完,雙方平分,比賽繼續進行時,自第八局開始,每一個半局的
    第一打席開始之前,該隊上一局最後三位完成打席的擊球員可以直接站上一、
    二、三壘,成為一人出局,滿壘有跑壘員的狀況,稱為突破僵局。這位跑壘員
    可以依照替補規則替補。
  註:當不正確的跑壘員在壘包時,一經公佈可以更正,沒有罰則。
6.  得分(Scoring of Runs) 
  (1) 跑壘員在三出局之前,合法踏觸一、二、三及本壘,就得到一分。
      註:當突破僵局的跑壘員進佔壘包時,不須循序觸踏一壘壘包。
  (2) 第三出局是下列情形者,得分不算。 
     a. 擊跑員在合法踏觸一壘前被判出局。 
     b. 跑壘員被封殺出局時,這包括擊球員成為擊跑員被促請裁決出局時。 
     c. 跑壘員違規離壘被宣告出局時。
     d. 前位跑壘員被宣告出局時。(空過壘、提早離壘、被判出局)
        註:同一 Play 的第三出局是封殺出局時,該 Play 的得分不算。
7. 面授機宜
  (1) 進攻隊的面授機宜,一局只能有一次。
        a. 這包括對擊球員、跑壘員、次擊球員及指導員其中之一。 
     b. 進攻隊利用投手因上壘正在穿夾克,或是守方正在面授機宜,與己方
              球員交談、而時間不長於對方時,不算是進攻隊面授機宜。 
       c.  裁判不能允許一局中超過一次的面授機宜。
       判決:堅持第二次面授機宜的經理或教練給與驅逐離場的處分。 
  (2) 防守隊的面授機宜,在一場七局的比賽中,防守隊的面授機宜只能有三次,
        超過七局以上,一局只能有一次面授機宜。
         註:
         a. 這面授機宜包括在場內的防守球員,離開他的防守位置,進入球員休息
            區接受指導,無論暫停是否已經提出。
        b. 經理或教練走出球員休息區,告知主審要更換球員時,這不算是防守隊
            的面授機宜,除非是經理或教練跨過界外線進入場內,與任何球員面授
            後再更換。在告知主審要更換球員之後,經理或教練可以跨過界外線進
            入場內對任何球員面授。
            【例外】:如被更換的投手先離開投手的位置之後,經理或教練才進入
                      界內區時,此時經理或教練可以利用新投手在熱身的時間,
                      在界內區對任何的防守球員面授,這不算是防守隊的面授機 
                      宜。
       c. 當經理或教練跨過界外線進入場內,再回到休息區,當次的面授機宜即 
            結束。
      d. 面授機宜的次數是累積計算,不是從新投手進場比賽時重新開始計算的。
      e. 如果前七局沒有使用完畢三次面授機宜時,亦須要依照超過七局以上,
            一局只能有一次面授機宜的規定。 
       f. 以下不算是防守隊的面授機宜:
       (a) 利用進攻隊正在面授機宜,而時間不長於對方時,不算是防守隊面授
               機宜。
      (b) 從球員休息區大聲指揮。
       (c) 球隊的經理可與任一球員於比賽中面談,但裁判員可限制經理與投手
               的面授次數。
          (d)  在裁判中斷比賽時,與球員面談,均不算面授機宜。
        罰則五.7 (2):七局內超過三次、或七局後每局超過一次、則判投手退出投球  
                      位置、繼續比賽。
                                                                                                                                                                                   回目錄
第六章、投球規定 (PITCHING REGULATIONS)
1.  投手雙腳結實的著地,使用單足或雙足與投手板接觸。
    投手在投球的整個過程中,軸足必須一直與投手板保持接觸。 
  (1) 投球前,用單手或雙手持球於身體前方,必須完全靜止片刻,才可以投球,
        同時身體一定以正面對著擊球員,此為投球準備動作。 
  (2) 投球準備動作的靜止,要維持至少一秒,最多不超過十秒。 
  (3) 當捕手完成接球準備動作後,投手才被視為完成投球準備動作。 
        註:當阻止投手投球時,裁判應舉起單手,掌心向投手。而投手已經開始投
            出球時,裁判要同時宣告「投球無效」(No Pitch)
2.  當經過投球前的完全靜止後,投手做出任何揮臂動作時,即為投球開始。
    直到球自手中投出以前,必須確保軸足與投手板的接觸。是否要跨一步投球,沒
    有硬性規定,但是如果要跨步時,可以向前跨一步、向後跨一步或是向側方跨一
    步,跨步的動作要與球離手動作一致。 
3.  合法投球,將是由下向上的投球,投向擊球員,且合乎以下規定。
  (1) 球速必須和緩,由裁判員認定。當球速太快時,裁判員要警告投手。投手如 
        經警告後再同樣犯規,則判該投手該場球賽不准再當投手。
    (2) 投出之球的拋物曲線弧度其頂點離地面應至少1.82公尺,至多不超過3.65公尺。
  (3) 球被擊中以前,捕手一定要在捕手區以內。 
  (4) 接到投出之球,要直接回傳投手。當三振出局或完成捕手刺殺動作時,才可以 
         不直接回傳。
      判決:捕手未直接回傳投手,壞球數加一球。 
  (5) 接到球之後或在死球狀況由裁判宣告比賽開始時,投手於 10 秒內要將球投出。 
      判決:投手於 10 秒內未將球投出,壞球數加一球。 
4. 投手可使用任何必要的方式揮臂投球,但要合於下面要求: 
  (1) 踩投手板時,不得做與投球無關之動作。 
  (2) 揮臂動作是連貫的。 
  (3) 揮臂向前時絕不可停頓或逆轉。 
  (4) 當投球手臂第一個向前揮動的動作,通過臀部時,就是球投向本壘的時刻,
        不可再旋回後面。
  (5) 球一離手,揮臂即停,不可以再持續。 
5.  比賽進行中,任何外加物附著於球、投手的手及十指是不允許的。 
  投手或其他防守球員在比賽球上加添外物,經規勸不聽者,判驅逐離場。投手投
    球的手不允許戴任何打擊手套。
6.  守備員不可以用不當守備,來遮擋擊球員視線,或用違反運動精神的行為,
    故意干擾擊球員。 
    不論在球投出之前或投出之後,犯有此侵犯動作的球員,即刻被驅逐離場,不得
    再參加本場比賽。
7.  趁擊球員未準備好,或因前一揮棒而失去平衡時的突襲投球,是不可以的。
  判決:投球的動作,或投手、野手的行為有違反前面17條中所列舉規定者,即
          造成違規投球。比賽暫停。擊球員可獲得“一壞球”。跑壘員不得進壘。
  例外:投出之球雖經判為違規投球,但是只要擊球員去揮擊即變成一好球,雖然
          曾是違規投球,卻不會被處罰。這球一旦被擊出,比賽繼續。在適合於提
          出促請裁決的存在時機,如因違規投球的發生及被宣告,即造成促請裁決
          時機已過去。
   註:當違規投球行為一經確認,要立即宣告。由壘審宣告時,音量要使最近的
          野手聽清楚。壘審宣告同時,也應比出遲死球手勢。野手如果藉口未聽到
          宣告,不會影響到該宣告的成立。
8. 下列情形,宣告投球無效。
  (1) 比賽暫停中,投手已投出球時。
  (2) 投出球未被擊中前,跑壘員有違規離壘而出局的行為,該投出球要宣告投球 
        無效。
  (3) 當宣告界外球以後,跑壘員尚未回到原來佔有壘包時,投手已投出球,要宣
        告「投球無效」,使比賽暫停。 
  (4) 在揮臂動作,或向身體後方的揮動中,球自手中滑落。 
     判決:發生以上狀況時,比賽暫停,其後的連續動作均無意義。 
  (5) 比賽仍在進行時,進攻隊球員、經理或教練不可以任意叫「暫停」,或是運
        用言語、措詞甚至某些侵犯動作其明顯的目的企圖混淆投手,造成違規投球。 
      判決:宣告「投球無效」之外,警告犯規隊。只要類似行為再一次發生,犯規
              者判退場。
9.  在正規的七局比賽中,僅允許守備方三次的面授機宜。
    八局起的延長賽,每一局僅有一次的面授機宜,超過面授機宜次數時,該任投手
    被迫退出投手位置,不得再度回來擔任投手,只可擔任投手以外得野手。
10.  每半局開始或每次更換投手時,比賽最長可暫停一分鐘,
    讓投手向捕手或其他隊友熱身練投球最多三球。每多練一球,將被多判一個壞球。
    同一局,再度擔任投手, 不得熱身投球。
   註:本協會規定:比賽暫停不得超過一分鐘。
11.  只要不退出打擊順序或被裁判宣告違規投手,球員再回到投手位置的次數是不
    被限制的。
12.  投手違反下列規定即宣告違規投手:
  (1) 超過面授機宜次數。
  (2) 投球速度太快。 
     成為違規投手之後,在本場比賽所剩下的時間,均不能再擔任投手位置。 
      判決:違規投手上場投出一球後(合法或違規),即判驅逐離場。如此球已擊出
              ;投手投次一球前發現,這為進攻隊的選擇:
    a. 保持比賽結果。
    b. 選擇比賽無效。 
          (a) 原擊球員承襲好、壞球數重打。 
          (b) 各跑壘員回到投球前所佔之壘。
13.  故意保送(INTENTIONAL WALK
  如果投、捕手或教練決定要故意保送擊球員時,可直接向主審表示,
    稱為故意保送。守方通知裁判的過程,視同投手投出四壞球。
  註:在擊球員打擊的任何時間及不論好壞球數,均可告知主審要故意保送擊球員。
        故意保送為死球狀況,壘上的跑壘員除非被迫進壘,否則不能進壘。
                                                                                                                                                                                   回目錄
          第 七 章 、 打 擊 (BATTING)
1.  在裁判宣告比賽開始之後,擊球員必須在10秒之內進入打擊位置。 
   判決:擊球員違反規定,投手不必投球,裁判即判一個好球。維持死球狀態。
   (1) 在投球之前,擊球員的雙腳必須進入打擊區內。擊球員的腳可以碰觸擊球區
        的線,但不能完全跨出擊球區。 
        判決:經裁判告知而繼續違反規定,投手不必投球裁判即判一個好球維持死 
              球狀態。
   (2) 當擊中球時,擊球員有一整隻腳完全跨出擊球區並且觸到地面造成違規擊球。 
   (3) 投手已就定位準備投球時,擊球員不可以自原擊球區,橫過捕手,至另一邊 
        的擊球區。
   (4) 擊球員不可以持違規球棒進入擊球區。 
         判決:以上(2)(3)(4) 三種狀況,比賽暫停判擊球員出局,跑壘員均不得進壘。 
   (5) 擊球員不可以持變造球棒進入擊球區。 
      判決:比賽暫停,判擊球員出局,跑壘員均不得進壘。不需事先的警告,直 
             接宣判該擊球員驅逐離場。
   (6) 進攻隊成員不可以在比賽中的任何情況下,故意抹去擊球區的框線,這包括
        經理或教練在賽前會議期間,故意抹去擊球區的框線。
       判決:擊球員故意抹去擊球區的框線,裁判宣告一個好球。投手不用投球,
              為死球狀態。如果經理或教練或沒有上場比賽的球隊成員故意抹去擊
              球區的框線,宣告下一棒的擊球員一個好球。
        註:在第一次違規之後,再有任何人故意抹去擊球區的框線時該員將被驅
              逐離場。
2. 攻擊隊球員,應按照攻守名單上打擊順序輪流打擊。 
  (1) 各隊打擊順序應填寫在攻守名單上,於比賽前,由經理或隊長送交主審,主
        審將送給對方的經理或隊長備查。 
  (2) 打擊順序整場不可變動。遇有替補時,替補員取代被換下場球員的打擊棒次。 
  (3) 每局的第一位擊球員,必然是前局最後完成打擊席次球員的下一位擊球員。 
        判決:打擊順序錯誤,簡稱錯位擊球,是屬於防守隊的促請裁決權利,可由防
              守隊經理、教練或球員提出,並依照以下規定,根據防守方促請裁決時
               機來判決及處分。
    a. 錯位擊球員在打擊區內,未完成打擊--更換正位擊球員,承襲球數打擊。 
    b. 錯位擊球員已完成打擊,投手未投下一球之前--
      (a) 宣判正位擊球員出局。 
      (b) 任何因為錯位擊球員所造成的進壘及得分均無效,在發現錯位擊球員
                違規之前所造成的出局數照算。 
      (c) 如次位擊球員即是造成該錯位擊球違規的棒次,該員輪空,由他的下
                一棒繼續打擊。
      (d) 被宣告出局的球員,成為當局的第三出局時,下一局正確的首位擊球
                員是正位擊球員的下一棒次。
      (e) 如果第三出局是發現錯位擊球之前,由跑壘員所造成的,促請裁決仍
                然可以提出以恢復正常的打擊順序。如提出促請裁決不會再增加新的
                出局數。
    c. 錯位擊球員已完成打擊,投手也投出一球(合法及違規)之後--沒有人會
           因棒錯位擊球而被宣告出局。錯位擊球員被認定為合法,成為正位擊球員
           下一將繼續打擊。因為錯位擊球而被空過的各棒次擊球員變成少打一次。 
    d. 受到錯位擊球影響,應打擊者同時是壘上跑壘員時-可以跑壘任務優先,
           不必擔任打擊,更不會被施以處分,僅算輪空,而由他的下一棒成為正位 
            擊球員。
  (4) 第三出局的產生,是在擊球員未完成打擊前,該擊球員在下一局中,將擔任
        第一位打擊,原有球數均不計算。
3.   擊球員不可以因為步出擊球區的動作,妨礙捕手處理擊出之球。站立在擊球
    區內的故意妨礙,也不可以。
   判決:妨礙時,宣判死球,擊球員出局,所有跑壘員依裁判認定,返回妨礙發生
          時合法佔有之壘。
4. 攻擊隊的各成員,均不可以妨礙守方球員對界外飛球的守備行為。 
  判決:妨礙時,宣判死球,擊球員出局,所有跑壘員回到投手投球時所佔之壘。
5. 擊球員不可以在界內區,用球棒第二次碰擊界內球。但是擊球員站在擊球區內
    手中所持球棒在界內區第二次碰觸到擊出之球時宣告界外球,擊球員不出局。 
   判決:在界內區二次碰擊界內球的擊球員出局宣判死球,所有跑壘員不得進壘。 
    註:擊球員完成打擊後丟落的球棒,與擊出的滾地球在界內區碰觸時,只要裁
            判認定並非故意去改變球的滾動方向擊球員將不被判出局,比賽繼續進行。
6. 下列情形,主審宣告好球: 
  (1) 合法投出的球,在落地之前,通過了好球帶,擊球員雖未揮棒,也是好球。
         碰觸到本壘板,未被揮擊的球不能判好球。投出之球,落在本壘板上,或本 
         壘板前地面,為壞球。
      註:如果擊球員先揮棒而未擊中,落在本壘板前或板上的球,宣判好球。 
  (2) 投出之球揮棒落空時。 
         判決:(1) (2)宣判好球時為死球。 
  (3) 捕手接住擦棒球時。 
      判決:擦棒球成為第三好球時,擊球員出局。 
  (4) 界外飛球,沒有被合法接住時。 
  (5) 所有的界外球,包括第三好球。 
  (6) 揮棒落空的球,觸到擊球員身體任何部位。 
  (7) 在擊球區內,擊球員的身體或衣服的任何部份,被擊出之球碰到。 
  (8) 投出之球,在好球帶內碰到擊球員。
      判決:這些情形都是死球,跑壘員必須返壘,不會被判出局。
  (9) 進攻隊成員故意抹去擊球區的框線。
  (10) 投手投球之間,擊球員違規離開擊球區或沒有回到擊球區。
   (11) 裁判員宣告Play10秒內、擊球員未就擊球位置。
      註:投手不用投球。
7. 下列情形,主審宣告壞球: 
    (1) 未被揮擊的投出之球,未通過好球帶、未到達本壘板以前已先落地直接碰觸
         本壘板,這些情形應判壞球。
  (2) 違規投出之球。 
  (3) 投出之球在好球帶以外碰到擊球員。 
  (4) 捕手未把接捕的投出之球直接回傳投手時。 
  (5) 投手未能於10秒內投出次一球。 
  (6) 投手的熱身投球,每超過一球時,宣告一壞球。 
       判決:所有情形為死球,跑壘員不可進壘。
          註:比賽使用好球板時,不適用好球帶之規定。
    
8. 下列合法擊出之球為界內球:
  (1) 內野球:滾動或靜止在本壘一壘連線以及本壘三壘連線所形成的界內區內。 
  (2) 反彈球:在通過一、三壘包時反彈,並且在通過一、三壘包瞬間是在界內區
                之內或上空。
  (3) 觸到一、二、三壘包的球。 
  (4) 在界內區或上空,碰觸到任何裁判員或球員身體或衣物的球。 
  (5) 飛越一、三壘包,而第一次落點在界內區的球。
          判決:(1)(5)比賽繼續,跑壘員可以負險進壘,擊球員除非因內野飛球規則 
              之宣告而出局外,皆成為跑壘員。
  (6) 在界內區上空,直接飛越外野圍欄的球。 
  (7) 全壘打距離女子為 80.8 公尺,男子為91.5公尺。當外野圍欄或看台距離夠標
        準時,直接飛越或上看台之球為全壘打。距離不夠遠時為二壘打。二者皆為 
        界內球。
  (8) 擊中界內界外線標竿的球。如果標竿同時指示全壘打牆,此球判為全壘打。 
9.  下列合法擊出之球為界內球:
  (1) 球未超過一、三壘時滾動或靜止在兩邊的界外區上。 
  (2) 反彈球:在通過一、三壘時,是在界外區或其上空通過。超越一、三壘包的
                飛球,在界外區直接落地,或 
  (3) 被防守員碰觸。 
  (4) 在界外區或上空,碰到裁判員或球員的身體或衣物或穿著或分開的裝備的球,
        或是碰到其他外物的球,都是界外球。 
  (5) 在擊球區內第二次碰到擊球員身體的擊出之球。
  (6) 擊球員在擊球區內,擊出之球,經地面或本壘板立即反彈,以致於再次觸到
        球棒時。
   (7) 擊出之球,沒有超過擊球員的頭,直接碰觸捕手的身體或裝備的任何一個部
        份,被防守球隊員接住。
  (8) 擊中投手板,在到達一、三壘壘包之前,直接反彈滾動到界外區。 
       判決:
    a. 合法接住界外飛球時,擊球員出局,比賽繼續。界外飛球未被合法接住時
            ,成為死球。 
    b. 兩好球之前的界外球計為一好球。 
    c. 跑壘員於界外球接落時,可以安全返壘。於成功的合法接住界外飛球時,
           可以負險進壘。其正確的離壘時刻,是守備員第一次碰觸到飛球時。 
10. 擦過球棒的球,其高度不超過擊球員頭部,直接為捕手合法接住的球,稱為擦 
    棒被捕球。未接住者,成為界外球。
    判決:宣告一好球。為死球狀況。
11. 下列情形,擊球員出局 
  (1) 當第三好球時: 
    a. 揮棒落空。
    b. 雖然沒有揮棒,投手投出之球在好球帶擊中擊球員。
  (2) 擊球員使用改造球棒進入擊球區時,除判出局外,並判驅逐離場。 
  (3) 擊球員使用違規球棒進入擊球區時。 
  (4) 當宣判第三好球時。二好球後的第三球,擊成界外球,雖未接住也算出局。 
  (5) 當觸擊或砍擊成為由下向上成高彈跳球時。 
  (6) 擊球員進入擊球區未戴標準頭盔,在投手投球出手時。 
  (7) 當擊球員將一隻腳,整個跨出擊球區,為了增加起跑速度,然後再回到擊球 
        區內擊中投出之球時。
       【例外】:如果沒有揮擊而碰觸投手投出之球時,並沒有罰則,如果擊球員
                 揮空時計一好球。
12.  野手使用違規手套處理擊出之球時,擊跑員不會被判出局。攻擊隊教練,可
     採取有利於自己的方式,選擇依照原球數由原擊球員延續打擊,或者選擇維
    持比賽結果。
13.  次擊球員 (On-Deck Batter) 
  (1) 在每一局的開始時,首位擊球員必須留在他的次擊球員區內,直到被裁判召
        喚進入擊球區。
   (2) 當每局一經開始比賽,在打擊順序中已進入擊球區內擊球員的下一位球員。
  (3) 次擊球員應在靠近本隊休息區的次擊球區內準備擊球。 
  (4) 下面情形,可以離開次擊球區: 
     a. 成為擊球員。 
     b. 指示跑壘員由三壘向本壘跑壘。
     c. 避免妨礙防守球員接飛球或傳出之球。 
  (5) 次擊球員有妨礙到守備員意圖刺殺跑壘員的行為時,最近本壘的跑壘員將被
        判出局;除非擊球員成為擊跑員而被迫進壘外,其他跑壘員回到妨礙前所佔 
        之壘包。
  (6) 次擊球員不可以妨礙野手處理界外飛球,判擊球員出局,其他跑壘員回到投 
        手投球前所佔之壘包。
  (7) 次擊球員使用不合規定球棒熱身,經規勸而不改正者,驅逐離場。
                                                                                                                                                                                   回目錄
    第八章、擊跑員和跑壘員 (BATTER-RUNNER AND RUNNER)
1.  跑壘員必須按一、二、三、本壘的合法順序觸壘。
   例外:如果跑壘員在壘包上受到阻礙,或被阻止踏觸壘包時。
  (1) 當比賽進行中, 
    a. 跑壘員因高飛球未經第一次接觸前而離壘。 
    b. 空過壘包,跑壘員須反方向跑壘時。 
         判決:因為是比賽進行中,跑壘員在進壘及返回原壘時,是負險狀況。 
  (2) 在出局前,跑壘員觸踏某一壘包後,即有權佔有該壘,並被認定為該壘包佔有
        者。此認定,直到該跑壘員合法觸踏到下一正向順序壘包,或是在封殺狀況下 
        ,被迫讓壘給後位跑壘員時才消失。
  (3) 當跑壘員將壘包碰撞而脫離原位時,該跑壘員及連續動作中隨後到達的所有後
        位跑壘員,不需要被強迫去踏觸位於不合理位置的移位壘包。 
           判決:(2) (3) 都是屬於比賽進行中,跑壘員在壘間行為均為負險。 
  (4)  跑壘員的目的,在困惑防守球員或是戲弄比賽,而進行反方向跑壘,即構成違
          規。
      判決:立即宣告死球,該跑壘員出局。
  (5)   兩位跑壘員不可以同時佔有同一個壘包。
       判決:合法佔有該壘的前位跑壘員,將被認定為壘包佔有者,後位跑壘員,
              被守方野手持球觸及,即被判出局。 
  (6) 前位跑壘員,漏踏任何一個壘包,或在飛球被碰觸前提早離壘,因而被宣告出
        局之後,並不會影響到正常跑壘的後位跑壘員的跑壘得分資格。在這前位跑壘
        員的被判出局,成為該局第三出局時,後位跑壘員的得分當然被取消。 
  (7) 當後位跑壘員已回本壘得分時,前位跑壘員,不可以返回補踏空過的壘或飛球 
        碰觸前提早離開的壘。
  (8)  a.  在比賽進行中或是死球狀況,跑壘員均可以回去補踏先前空過或提早離開
           之壘。
          註:上述死球狀況為比賽進行中傳球出死球線外時。
         b. 當跑壘員回去補踏先前空過或是提早離開之壘後,才能給與因傳出場外的 
           安全進壘權。
         c. 在跑壘員回壘途中還沒有完成回到原空過或是提早離開之壘時,死球促請 
           裁決不能提出。
  (9) 一旦進入球員休息室後,該跑壘員,不可以再回到場上,逆跑及補觸漏踏的 
        壘或是飛球碰觸前提早離開的壘。
  (10) 獲得四壞球上壘時,擊跑員及其他被迫進壘的跑壘員一定要按規定踏壘前進。 
  (11) 在接受賦予壘位,而循序安全進壘前,必須先做到再補觸飛球被碰觸前曾經 
        提早離開壘包的動作。
  (12) 當被賦予壘位而踏壘前進時,仍須按合法順序觸壘。
       例外:除非跑壘員在壘包上受到阻礙,或被阻止踏觸壘包時。
2. 擊球員在下列情形下成為擊跑員: 
  (1) 當擊球員擊出界內球時,立刻成為擊跑員。 
  (2) 當界內球擊中站在界外區的裁判員的身體或衣物時。 
       判決:(1)(2)均為比賽進行中,擊球員成為擊跑員,必須負險跑向一壘。 
  (3) 獲得四壞球時。 
      判決:屬於死球狀況。被擠壘的跑壘員可以前進一個壘。沒有被擠壘的跑壘
              員進不可以壘。投手、捕手或教練要故意保送擊球員上一壘時,可以
              告訴主審,再由主審授予擊球員上一壘權利。當有意連續故意四壞球
              保送時,必須等第一位抵達一壘後,再提出第二位的保送要求。一次
              提出保送兩人的要求,是不被接受的。守方通知裁判的過程,視同投
              手投出四壞球。
        註:守方可以在擊球員開始打擊中的任何時間及好壞球球數,告知主審要
              故意保送擊球員。故意保送為死球狀況,壘上的跑壘員除非被迫進壘
              ,否則不能進壘。 
  (4) 當捕手或任何其他守備員的動作,造成干擾或阻止擊球員揮擊投出之球時,
        擊球員成為擊跑員。 
      a. 遇有阻礙打擊發生;球未被擊出,直接判擊球員上一壘;當球被擊出
              時,裁判先比出遲死球手勢。 
      b. 等到本狀況告一段落時,進攻隊教練有權選擇接受「阻礙打擊保障」, 
             或是維持比賽現況。
      c. 如果擊跑員安全上一壘,而且所有跑壘員也都至少前進一個壘,「阻礙
             打擊」的認定消失。比賽維持現況,成為進行中,進攻隊教練不會再有 
             選擇權。
      d. 當進攻隊教練不選擇維持現況,而選擇「阻礙打擊保障」時,此保障乃
             是,擊球員安全上一壘,其他被迫擠壘的跑壘員也可以前進一個壘。 
  (5) 當界內球,擊中站在界內區的裁判員或跑壘員時,擊球員成為擊跑員。觸踏
        在壘包上的跑壘員,被球擊中時,是不被判出局的。 
       判決:
          a. 含投手在內的任何一位防守球員碰觸過該擊出之球,再擊中裁判或跑壘 
             員時繼續進行中。
         b. 球通過不含投手的任何一位防守球員後,再擊中裁判或跑壘員時,也是
             比賽繼續進行中。
        c. 球未被碰觸,也未通過不含投手的任一防守球員之前;擊中裁判時,形
             成死球,擊跑員上一壘;擊中跑壘員時,正常情形是,判跑壘員出局,
             擊球員上一壘,也屬於死球狀況,特殊情形是,當裁判員認定擊中跑壘
             員的這一球,從一開始,就根本沒有任何一位防守球員有機會去處理時
             ,沒有人被判妨礙守備。
         d. 妨礙守備發生時,除非被擠壘,所有跑壘員,要回到妨礙發生當時佔有 
             的壘。
        e.  當跑壘員站在壘包上被擊出之球碰著、除非故意妨礙守備否則不出局。
             () 當野手在壘包前方做守備時為活球,比賽繼續。當野手在壘包後方
                做守備時為死球。擊跑員上一壘、壘上跑壘員被迫進壘者安全進佔 
                次壘、非被迫進壘者應返回原壘。
  (6) 當除了比賽之外的任何人,進入比賽場地,妨礙防守球員進行比賽。 
       判決:為死球的狀況,擊跑員可以給予進一壘或數個壘,在裁判的認定沒有 
              發生妨礙時,擊跑員可到達的壘位。
  (7) 當擊出界內飛球時:
       a. 直接飛越全壘打牆。 
       b. 無意碰觸防守球員的手套或身體後,在界內區出全壘打牆外或擊中界線 
             之標竿時。
      判決:給予擊跑員全壘打的權利,擊跑員也須按規定循序觸壘前進。 
      例外:
          a. 如該球場的距離少於規則 二•1 的規定。
          b. 在界內區碰觸防守球員的手套或身體後,反彈出牆外時。
      判決:給予擊球跑壘員從投手投球之際,二壘安打的權利,擊球跑壘員也須
              按規定循序觸壘前進。
            註:全壘打牆的距離少於規則二•1的規定時,應清楚設定標誌以提示裁判
3. 跑壘員在下列情形下,被認定為可以負險進壘:
  (1) 在比賽進行中、球被防守球員暴傳,卻仍在界內區或界外區內,而且並未成為
        障礙球時。
  (2) 當擊出之球落入界內區,並且不是障礙球時。 
  (3) 當飛球被防守球員第一次碰觸到該球時,可以負險進壘。
  (4) 當界內球於通過不含投手在內的任何一位內野手之後,擊中裁判或跑壘員時;
        當界內球被包含投手在內的任何一位內野手碰觸後,再擊中裁判或跑壘員時;
        當界內球擊中站在界外區的裁判時。以上情形都是比賽進行中,跑壘員的進壘
        行為是負險的。
  (5) 當比賽進行中,球卡在防守球員的球衣及裝備內。
4. 擊跑員或跑壘員在下列情形下,已喪失了不會被觸殺出局的安全保障: 
  當比賽進行中,在企圖前進到次壘之前,跑壘員沒有踏觸在被認定的壘包上時,
    是沒有安全保障的。
  例外:如果跑壘員在進壘時受到阻礙,或被阻止踏觸壘包時。
  (1) 當擊跑員跑過一壘後,企圖跑向二壘的行為開始,即喪失擊跑員的通過一壘後
        ,免於出局的特權,成為負險狀況。
        判決:擊跑員是否企圖攻佔次壘的認定,由裁判認定。如果僅只是踏在界內區
              走回一壘壘包,是不可以被認定「企圖上二壘的行為」。
  (2) 在下列狀況的進壘而超過給與的安全壘位時:
     a. 防守球員故意將裝備脫離正常位置,去碰觸到或是接捕到擊出的界內球。
     b. 防守球員故意將裝備脫離正常位置,去碰觸到或是接捕到傳出之球。
  (3) 超過因為阻礙跑壘所給與的安全壘位時。
5. 下列情形,跑壘員的進壘行為,被認定為不必負險:
  (1) 擊球員獲四壞球時,被擠壘前進的跑壘員,不必負險,而且是死球狀況中。 
  (2) 在以下的五種情況下,是屬於防守球員阻礙跑壘員上壘或阻擋跑壘員及擊跑員 
        的合法進壘:
    a. 未持球。 
    b. 未準備迎接擊出之球。 
    c. 沒有持球做假觸殺的動作。
    d. 持球故意將跑壘員推離壘包,企圖增加出局數,或
    e. 在跑壘員或擊跑員合法進壘時,防守隊員雖然持球,但沒有對跑壘員做防
           守的動作,而故意阻礙跑壘員或擊跑員的進壘。
      判決:當阻礙跑壘發生時(包含夾殺中的阻礙),裁判應立即比出遲死球手勢,
             讓比賽先繼續進行,直到告一段落為止,才視情況宣判如下: 
            當被阻礙的跑壘員,未能抵達如果沒有該阻礙發生時應該可能到達的
             壘包之前,被刺殺出局時。裁判員要立即宣告比賽暫停,再依據裁判
             的認定,以假設該阻礙未發生的情形下,該被阻礙的跑壘員原先可能
              安全到達的壘位為基準,授予該跑壘員安全佔有此基準壘。被阻礙的
             跑壘員在被阻礙的壘與壘之間,是不會被判出局的。其他跑壘員受到
             這次阻礙行為,而未能正常進壘者也一併由裁判員依照規則,授予安
             全進壘。
  例外:
         
        (a) 除非在阻礙跑壘之後又發生妨礙守備的情況或跑壘員被提出合法的促請
           裁決時,
         (A) 空過壘,除非跑壘員在壘包上受到阻礙而阻止跑壘員踏觸壘包時,或 
        (B) 高飛球在第一次接觸前的提早離壘。
    (b) 如果被阻礙的跑壘員已安全的到達裁判認定給與的壘位,隨後防守球員
            又對另一位跑壘員進行防守行為之後,受阻礙的跑壘員在被阻礙的壘與
            壘之間,已經不再有保障不出局的權利,如未與壘包接觸,被持球觸殺
      則出局,此為活球狀態。 
    (c) 當被阻礙的跑壘員,在超越假設阻礙未發生情況下可能抵達的壘包之後,
            才被刺殺出局,則宣告該員出局,比賽繼續進行中。當一位跑壘員,在前
            進到達或退返到達某一壘包時,被一位既未持球,又不正在準備處理擊出
            之球的防守球員阻礙時,或者是被未持球的防守球員,以“假觸殺”動作
            阻礙時;這位跑壘員,以及其他受到這一次阻礙影響的跑壘員,在稍後安
            全壘位的授予時,一定不會出局,並且可以依照裁判的認定,給予如果沒
            有發生阻礙時可能抵達壘位的安全佔壘權。假如裁判認為防守球員的妨礙
            跑壘行為足以造成傷害,可以判他驅逐離場。當比賽進行到所有狀況告一
            段落時,裁判要喊”暫停”並且對”阻礙跑壘”,依照條例來處置,如果
            裁判認為狀況未受影響,可以取消原先阻礙的認定。
         註:阻礙後的安全進壘,也必須按順序逐一踏壘,才不至於事後被促請裁
               決漏踏壘包。
          例外:除非跑壘員在壘包上受到阻礙,而阻止跑壘員踏觸壘包時。
                 “假觸殺”是一種危險的阻礙行為,在比賽中第一次發生時,就要
                 召集雙方教練,予以說明及警告。第二次“假觸殺”發生時,不論
                 是那一隊的防守球隊做出該動作,都立即判驅逐離場,如果裁判員
                 認定為嚴重的阻礙跑壘,可以不經第一次警告,即判決驅逐離場。
     (d) 捕手阻礙打擊的規則本章第二條第4項中已經明述。
  (3) 當擊球員因捕手阻礙打擊,而獲得進佔一壘時,被迫進壘的跑壘員,是不必負 
        險,而且是死球狀況。
  (4) 當防守球員以帽子、面罩、手套或是制服的任何一部份,脫離正常位置,去碰
        觸到或是接捕到擊出的界內球或是傳出之球時,所有跑壘可以按照下面規則安 
        全進壘。
      判決:違規接捕或是違規觸球的給壘原則是: 
    a. 對擊出的界內球違規觸球或接捕,每位跑壘員至少可以安全前進三個壘; 
            超過三個壘之後,仍可以負險再進壘。
    b. 對傳出之球的違規觸球或接捕,每位跑壘員可以按照自防守球員傳球出手
            時所佔有的壘包算起,至少安全前進兩個壘;超過二個壘之後仍可以負險 
           再進壘。
            上面a及b是屬於比賽進行中。
    c. 當裁判認為可能飛越全壘打牆的球,被違規觸球或違規接捕時,則宣判為
           擊出全壘打。
  (5) 比賽進行中,球出死球線外,或成為障礙球時。 
        判決:球出場外及障礙球給壘原則: 
      a. 直接傳出場外或直接傳成障礙球時,所有跑壘員將賦予安全前進兩個壘,
           這兩個壘的算法是,自防守球員傳球出手時,各跑壘員所分別佔有的壘包
           算起,各安全前進兩個壘。
     b. 當球並非直接被傳出死球線外,而是經由防守球員接球處理,以至於失控
           離手,比方說,在企圖觸殺時球脫手而出,當這個脫手的球,進入死球區
           或成為障礙球時,所有的跑壘員,可以給予安全前進一個壘,而進壘的基
           準,是以球入死球區域或成為障礙球時,該跑壘員已佔有的壘包算起。
    c. 跑壘員因為跑壘的不當而導致向前跑壘或抵達次一個壘之後,又必須返回
            原先壘包的狀況發生時給壘的基準壘包是原先的壘,而不是曾到達的前壘。
  (6) 當界內球直接飛越全壘打牆或是飛上看台,而且距離至少合於女子80.8公尺,
        男子91.5公尺的要求時,給予全壘打的認定。如果距離不足,裁判應事先瞭解
        ,並判定為二壘打。擊出全壘打時,雖為死球,仍應依序跑壘。
  (7) 當界內球反彈或滾入看台,越過、躦進或穿過圍欄;經由防守球員無意的碰
        觸而彈出死球線;或是先碰觸界內區地面後再進入比賽停止區;這些都屬於
        死球狀況,各跑壘員給予安全前進兩個壘,以投手投球時佔有壘位為基準。
  (8) 在活球狀況時,防守球員無意中將球帶到死球區內時,比賽成為死球狀況。
        所有跑壘員可以獲得安全前進一個壘,給壘的基準是,持球者踏入死球區時, 
        該跑壘員佔有的壘為基準。
      註:攜球入球員席或休息室的觸殺行為,被視為無意中攜球到死球區。同樣是
            活球狀況,而裁判員判定攜球到死球區內是故意行為時,比賽成為死球狀 
            ,各跑壘員安進兩個壘。
      註:死球線上的行為,視為比賽進行中的行為。 
  (9) 當除了比賽球員之外的任何人,進入比賽場地,妨礙防守球員進行比賽。 
      判決:為死球的狀況,跑壘員可以給予進一個壘或數個壘,在裁判的認定沒有
              發生妨礙時,跑壘員可以到達的壘位。
6. 在下列情形下,跑壘員必須回到原有的壘包上:
  (1) 當擊出界外飛球,被違規接捕時,裁判會宣告「違規接捕」,視同擊出界外飛
        球未被接捕,所有跑壘員都要回到原佔有壘包上,擊球員獲得一好球數,如果
        成為第三好球,仍然宣告三振出局。
  (2) 當擊球員違規擊球,被裁判員宣告時。
  (3) 當擊球員或跑壘員,因妨礙守備而被判出局時,其他的所有跑壘員,要回到妨
        礙發生時,曾合法佔有的最後那個壘包上。此壘包的認定,由裁判決定。
  (4) 當界外飛球沒有被接住時。
      判決:
     a. 以上四點,都是死球狀況,跑壘員回到原壘不必負險。
     b.(3)項,當擊跑員因某位跑壘員妨礙守備,而可以抵達一壘,並對未妨礙守
           備的其他跑壘員產生擠壘效果時,這些跑壘員不必回原壘,而且可以不必負 
           險的前進一個壘。
     c. 這些死球狀況的返壘行為,只要迅速回到原壘不需要按相反順序一一觸壘。
     d. 防守球隊要給各跑壘員充分的時間返回原壘。
  (5) 當投出之球未被擊中時,跑壘員絕對不可以違規離壘前進。跑壘員要立刻回原
        壘包。
      判決:所有跑壘員,在投出之球被擊中時是可以離壘的。擊球員揮棒落空,是 
              死球狀況,所有跑壘員必須立刻回壘。
  (6) 當二出局之前,一壘,一二壘,一三壘,或一二三壘有跑壘員,內野守備員將
        可以輕易接殺的界內高飛球或平飛球故意接漏,意圖製造雙殺時,裁判將宣告 
        死球,宣判擊跑員出局,各跑壘員回原壘。
  (7) 當次擊球員或不屬於比賽的球員,造成妨礙時。
7.  擊跑員在下列情況下被宣告出局:
  (1) 擊出界內球,在觸踏一壘壘包以前被防守球員持球合法觸殺。 
  (2) 擊出界內球,在觸踏一壘壘包以前,被防守球員率先持球,以身體任何部份觸 
        踏一壘壘包。
  (3) 界內飛球,在觸地或是碰觸防守球員以外的場內其他物件之前,被防守球員合
        法接住時。
  (4) 當界內球被擊出,或獲得四壞球時,擊跑員沒有前進至一壘包,卻進入球員席 
        或休息室。
       判決:以上均是比賽進行中(獲四壞球除外),擊跑員被判出局。 
  (5) 當跑向一壘時,擊跑員跑在擊跑區外,而裁判認為,造成了防守球員傳球給一
        壘手的妨礙,則判擊跑員妨礙守備出局。不過,對於閃避野手處理擊出之球, 
        而跑出擊跑區外側,是允許的。
  (6) 當擊跑員妨礙防守球員處理擊出之球,或是故意妨礙防守球員處理傳出之球時
        ,宣告擊跑員出局。當裁判員認為,妨礙的企圖是明顯的阻止雙殺行為時,最
        接近本壘的跑壘員,也同時被宣告出局。 
  (7) 當擊跑員站在本壘板上妨礙防守球員,其企圖是阻止明顯的本壘觸殺行為時, 
        除擊跑員出局之外,進入本壘的跑壘員也出局。
  (8) 當擊跑員在界內區,第二次接觸到擊出之球時,只要他使用的球棒,或身體任
        何部份是在打擊區以外的界內區,擊跑員被判出局。
      判決:以上四種妨礙守備,均為死球,擊跑員出局,所有跑壘員必須回到投手 
              投球時所佔有的壘上。
        註:三壘跑壘員的回本壘得分行為,如果發生在妨礙守備之前,而且也沒有
              受連帶處分,則得分成立,不再認定為三壘跑壘員,雖然投手投球時他
              是站在三壘,但是在得分成立後,是不會被要求再回三壘的。 
  (9) 當擊跑員,為了避免或是拖延被防守球員觸殺,而向本壘方向後退時,該擊跑 
        員被判出局。
       判決:本狀況為死球,除判擊跑員出局以外,所有跑壘員,必須回到投手投球 
              時所佔有的壘上。
   (10) 當內野飛球規則適用的情形下,宣告擊跑員出局,比賽繼續進行中。內野高飛
        球規則是指二人出局以前,一、二壘或一、二、三壘有跑壘員時,擊球員擊出 
        內野高飛球,經過宣告,即被判出局的特殊規則。
  (11) 並非適用內野高飛球規則時,當內野手把原來可以輕易接殺的界內飛球或平飛
        球故意漏接,而且是在二人出局以前,一壘,一、二壘,一、三壘,或是一、 
        二、三壘有跑壘員時,裁判應宣告死球及擊跑員出局。
       判決:本狀況為死球,各跑壘員要回到投手投球時所佔有的壘。 
        註:陷阱球(Trapped Ball) 是指確實無法接殺,但是在彈跳之後卻能被防守球
              員處理的擊出之球,是跑壘員落入陷阱的一種擊出之球,是不可視為防
              守球員故意漏接。
  (12) 裁判員認為,防守球員的傳球或接傳球,可能使擊跑員出局,而被未出局的前 
        位跑壘員故意妨礙時,判擊跑員出局。
  (13) 擊跑員未戴頭盔或故意脫掉頭盔時,被判出局。仍然屬於封殺狀態死球狀況時
        除外,(如全壘打或場外安打時不可以判出局)。 
  (14) 當擊出界外飛球時,跑壘員妨礙守備員接界外飛球。 
         判決:
       a. 跑壘員因妨礙守備出局,擊跑員加計一個好球繼續打擊,如該球為第三好 
            球擊跑員亦判出局。記錄給予擊球員為 (界外三振)
       b. 如當局第三出局是由妨礙守備的跑壘員所造成,而擊球員同時被判第三好
           球出局時,認定已經完成該次打擊。 
  (15) 當防守球員傳球到一壘,想造成擊跑員在一壘出局時,擊跑員使用界內部份
        的壘包,與快要接到球的防守球員相碰觸時。
  (16) 當除了比賽球員之外的任何人,進入比賽場地,妨礙防守球員:
       a. 迎接飛球,或
       b. 依裁判認定可以接住的飛球時。
       判決:擊球跑壘員出局,為死球的狀況,跑壘員可以給予進壘與否,依裁判員
              的認定給予沒有發生妨礙時,跑壘員可以到達的壘位。
8. 跑壘員在下列情形下被宣告出局 
  (1) 當前進跑壘或退返跑壘途中,為了躲避守備球員的持球觸殺,而跑出正當壘道 
        的一公尺線外。
  (2) 比賽進行中,當沒有接觸在壘包上,而被野手持球合法碰觸時。 
  (3) 封殺狀況時,守備員以球觸及跑壘員,或是在跑壘員到達被迫前進的壘之前,
        被持球觸壘,均造成跑壘員被封殺出局。在跑壘員已觸踏封殺狀況的壘包以後
        ,不論是因為任何原因,只要該跑壘員有向原壘方向退返動作時,視為封殺狀
         況仍然存在。 
  (4) 當暫停的比賽再開始時,跑壘員如果未能觸踏原先佔有的壘包將被宣告出局。 
  (5) 當後位跑壘員的相關位置,超越未出局的前位跑壘員時,後位跑壘員出局。 
       判決:上面(1)(5)均是比賽繼續進行中,跑壘員出局。 
  (6) 被接住的飛球,第一次被守備員接觸以前,已提早離壘,向前推進的跑壘員,
        在回壘不及的情況下,被守備員持球觸殺,或觸踏原壘包時,會被促請裁決出
        局。即使成為死球狀況,守備員亦可提出促請裁決,使該跑壘員出局。 
  (7) 當跑壘員前進或退返跑壘時,未能循序踏壘,而漏踏其中一個或數個壘時,如
        比賽進行中,守備員持球觸踏空過的壘包,或是在該跑壘員補觸壘之前持球觸
        及,配合適當的促請裁決,該跑壘員將被宣告出局。即使是死球狀況,防守方
        也可以提出促請裁決。
       例外:除非跑壘員在壘包上受到阻礙,而阻止跑壘員踏觸壘包時。
  (8) 當擊跑員合法的跑過一壘包以後,顯現出企圖攻佔二壘的行為,已喪失了擊跑
        員安全回一壘的權利,在回一壘以前,被守備員持球觸及,即造成出局。 
  (9) 跑壘員跑回或滑回本壘時,並未觸及本壘板,也沒有再觸踏本壘板的企圖,當
        守備員持球觸踏本壘板時,可以向裁判提出促請裁決,使跑壘員出局。 
      判決:
       a. 以上(6)(9)是經常發生的「促請裁決」行為。促請裁決是防守球隊促使跑
          壘員出局的特權,但是如果是在投手投出下一球之後,即使是違規投球, 
          也代表時機已過,特權已消失了。
       b. 在比賽進行中或死球狀況時,都可以提出促請裁決。如果成立該跑壘員出 
           局。
         註:促請裁決提出時,要在投手投出次一球之前(合法或違規投球都算)
                或是防守隊離開場地之前。所謂防守隊離開場地之前,是指所有的內
                野防守球員,都離開了內野區,走向休息區。此外,由守備員提出的
               促請裁決,該守備員必須是在內野區擔任防守工作的球員。
       c. 死球促請裁決。在裁判宣告暫停時,或是成為比賽停止球時,防守於內野
           的球員,無論是否持球,都可以對漏踏壘包、本壘板或飛球提早離壘在先 
           等行為提出口頭促請裁決,最接近的司職裁判,將受理該申請並宣告結果
           。死球促請裁決時,跑壘員是不可以進壘的。
         註:
        (a) 投手持球觸踏投手板上,並以口頭促請裁決時是合法行為,不會被判違 
            規投球。
       (b) 裁判宣告「Play Ball」以後,投手想要提出促請裁決,裁判應允許並宣告
            暫停。
          (c) 在第三出局之後的適當時機內提出促請裁決,可能成功的造成「第四位
              出局」,這個第四出局將可能使得分減少一分,或恢復正常的打擊順序。
  (10) 界內的擊出之球,尚未通過不含投手在內的一位內野手之前或未經防守球員
        碰觸,而擊中離開壘包的跑壘員時,該跑壘員出局。除非裁判認定,任何內
        野手都沒有機會處理該球,則跑壘員不被判出局,比賽進行中。
  (11) 當跑壘員把內野手誤失的球故意踢開時,該跑壘員出局。 
       判決:(10) (11) 均構成妨礙守備,宣告死球,該跑壘員出局。除非受到擊跑員
             擠壘效果,而被迫進壘者,所有的進壘行為,在妨礙發生後皆無效。 
  (12) 當跑壘員,妨礙企圖處理擊出球的野手,無論球是否有被其他的防守球員
        (包括投手)碰觸,或故意妨礙傳出之球時。該跑壘員出局。如果該妨礙行為
        ,經由裁判判定,具有明顯的阻止雙殺企圖,則該跑壘員與最接近的跑壘員
        ,也一併被判出局。
  (13) 在比賽進行中,除了其他的跑壘員以外,任何人不可用肢體協助場上的跑壘員
        。當協助發生時,該跑壘員出局。當擊出飛球,尚未確定是否會被接住時,倘
        若發生協助行為,不管認為該飛球會落在界內或界外,先宣告協助,及比出遲
        死球手勢,被協助的跑壘員會被判出局,而擊跑員在飛球被接住之後,也將出
        局。如果該飛球未被接住;球落在界內,擊跑員安全上一壘;球落在界外,球 
        數照算。
  (14) 當防守球員,正準備處理擊出或傳出之球時,三壘指導員,在壘線上或接近壘
        線,做出向本壘奔跑的動作,誘使防守球員判斷錯誤,而把球傳向了本壘。這
        種行為,將造成最接近三壘的跑壘員被判出局。 
  (15) 當攻擊隊成員一人或多人,聚集在跑壘員將抵達之壘包附近,而造成了防守球
        員的困擾或是處理難度時,判該跑壘員出局。所謂的成員,包含隊員、球僮以
        及准許進入球員席的合法職員。
  (16) 當跑壘員逆向跑壘,其目的是在困惑防守球員或愚弄比賽時,該跑壘員出局。 
  (17) 當壘指導員或其他沒有上場比賽的球隊成員,故意妨礙傳出之球時,最近本壘
        的跑壘員出局。
  (18) 當已被判出局或已得分的跑壘員,妨礙到守備員對其他一位跑壘員採取防守行
        為的機會時,該妨礙發生時,最接近本壘的跑壘員將被判出局。
       判決:(12)(18)這些狀況,都構成死球狀況,當事跑壘員被宣告出局,其他
              跑壘員,將視情況回到妨礙發生前合法佔有的壘包上。 
  (19) 當守備員已持球準備觸殺跑壘員,該跑壘員以非常態的跑壘方式、惡意的大力
        衝撞該守備員,該跑壘員立刻被宣告出局。
       判決:宣告跑壘員出局,情況嚴重時並驅逐離場,成為死球,其他所有跑壘員
              ,要回到該衝撞發生時已合法佔有的壘包上。
  (20) 當投手投出之球被擊中之前,跑壘員如果未能保持與他所被認定的壘包相接觸
        ,該跑壘員將被宣告出局。此為違規離壘。
       判決:違規離壘構成死球狀況。裁判宣告(Dead Ball)、(No Pitch),跑壘員出
               局。
  (21) 當跑壘員放棄佔有的壘包,也沒有向前進壘的企圖,而且進入球隊休息區,或
        是離開比賽場地時,只要該跑壘員一進入休息區或一踏出比賽場地時,立刻宣
        告他出局。
  (22) 跑壘員在飛球被接觸之前,退到壘包後面,未與壘包接觸,準備用退後起跑的
        加速度原理,來增加跑壘初速度的這種跑壘方式,是不合法的,應判跑壘員出
        局,比賽進行中。
  (23) 當擊跑員站在本壘板上,妨礙防守球員,其企圖是阻止明顯的本壘觸殺行為時
        ,擊跑員及進入本壘的跑壘員都出局。
  (24) 跑壘員未戴安全頭盔或故意脫掉時,被判出局。死球狀況時例外。
  (25) 在進攻隊面授機宜時,壘上的跑壘員互換進攻隊面授機宜前所佔的壘位。
       判決:在不正確壘位的每一位跑壘員將宣告出局,攻守名單上簽名的首席經理
              或教練,因為沒有運動家精神的行為而驅逐離場。
        註:直到所有不正確壘位的跑壘員已進入球員休息區之前或該局結束的任何
              時間內,都可以向裁判提出促請裁決。如果不正確壘位的跑壘員還在壘
              包上,他以及所有交換壘位的跑壘員將宣告出局,既使有不正確壘位的
              跑壘員已經回本壘得分,該跑壘員得分是無效的。
9. 跑壘員在下列情形下不出局: 
  (1) 當守備員正在壘道上處理球時,跑壘員為了避免妨礙該守備員,由該守備員前
        方或後方繞過,即使跑出了壘道一公尺線以外,也不會被判出局。 
    (2) 當壘道上的守備員未持球時,或未作觸殺行為時、跑壘員雖未遵循壘道跑壘,
    
        也不會被判出局。
    (3) 當一位以上的守備員,同時準備處理擊出之球時,跑壘員碰撞到其中一位守備
        員,只要裁判員認定,這位守備員應該是無法處理到該擊出之球,則這次碰撞
        ,不會使該跑壘員因妨礙守備而出局。 
  (4) 擊出之界內球通過不含投手在內的一位內野手之後,擊中跑壘員,如果裁判認
        為,所有內野手均沒有機會處理該球,則該跑壘員不出局。
  (5) 當界內擊出之球,經由野手碰觸之後,跑壘員在閃避不及之下,被該球擊中時 
        ,該跑壘員不出局。
   (6) 當:
    a. 野手未持牢球即觸碰跑壘員時,或
    b. 防守球員用手或手套觸殺跑壘員時,球在另外的手中,不造成出局。
  (7) 投手在投出下一投球之前,防守隊並未提出促請裁決,在投手投球之後,相關
        的跑壘員,已不會再因促請裁決而出局。 
  (8) 當擊跑員通過一壘踏壘確實,再直接走回一壘壘包時,是不會被觸殺出局的。 
  (9) 當投手沒有預留足夠時間,讓離壘的跑壘員站回原壘包時,雖然投手已投出球
        ,該跑壘員不會因為「違規離壘」而被判出局。該跑壘員被視同合法離壘;如
        果球被擊出,可以就地跑壘前進。 
  (10) 跑壘員已經合法進壘途中,雖然投手站在投手板上接到球,或是持球走上投手
        板,都不構成阻止該跑壘員正在進壘的理由,也不會使該跑壘員被判出局。 
  (11) 當飛球被接觸前合法接觸壘包,接觸後起跑前進,該跑壘員不出局。 
  (12) 跑壘員接觸壘包時,雖被未經防守球員碰觸之界內擊出之球擊中,也不出局。
        除非該跑壘員,是故意碰觸該球,或是故意妨礙守備員處理該球。
       註:該球成為死球或是活球,是依據靠近該壘包的防守球員是否可以處理為準。
            參考規則八.02(5)e
  (13) 當跑壘員滑進某一壘包並且使得該壘包脫離正常位置時,視為安全合法的佔有 
        該壘。
       判決:(13)項將壘包碰撞移位而上壘的跑壘員,在該壘包重新訂位,或是更換
             新壘包之後,離開原位,走向新壘包的動作都是安全免於出局的。但是
             只要他曾有繼續進壘企圖,這項特權就已消失。 
  (14) 當守備員使用違規手套,對跑壘員做出守備行為時,該跑壘員不會出局。進攻
          隊經理,將擁有以下二種選擇權: 
    a. 比賽維持現況。
        b. 該球無效,恢復原有情況,包括打擊順序、好壞球數,跑壘員回原壘。
                                                                                                                                                                                   回目錄
第九章 死球與活球 (DEAD BALL, BALL IN PLAY)
        比賽暫停與比賽進行中
1. 下列狀況屬於死球,比賽暫停: 
  (1) 違規擊球。
  (2) 投手準備投球時,擊球員自原擊球區橫跨到另一邊擊球區。 
  (3) 宣告投球無效(No Pitch)時。 
  (4) 界外飛球未接住時。 
  (5) 妨礙守備。 
    (a) 擊球員故意二次擊球、甩棒擊球,或是跑向一壘時碰觸擊出之球。 
    (b) 壘指導員故意妨礙傳出之球。 
    (c) 擊出之球被妨礙時。 
    (d) 擊球員妨礙捕手。 
    (e) 攻擊隊成員故意妨礙時。 
    (f) 跑壘員故意踢開內野手誤失的球。 
  (6) 當球跑出場外時。 
  (7) 當跑壘員發生意外時。跑壘員因意外無法到達授與的壘包時,允許替補球員 
       代替。
  (8) 當阻礙打擊或阻礙跑壘行為告一段落時。 
  (9) 當觸擊或砍擊成高彈跳球時。 
   (10) 裁判宣告暫停。 
   (11) 擊出之球在擊球區內碰到擊球員。 
   (12) 因搗亂守方或戲弄比賽而逆向跑壘被判出局時。 
   (13) 協助跑壘告一段落時。 
   (14) 三壘指導員誘使內野手向本壘誤傳時。 
   (15) 攻擊隊成員,聚集在壘包附近,造成防守困擾,以掩護跑壘員時。 
   (16) 合法投球被擊中前,跑壘員違規離壘時。 
   (17) 宣告好球及壞球時 
   (18) 障礙球。 
   (19) 持變造球棒。 
   (20) 持違規球棒。 
   (21) 二出局之前,一壘,一二壘,一、三壘,或一、二、三壘有跑壘員,內野手
               故意接落飛球或平飛球時。 
   (22) 防守球員將球帶到死球區時。 
   (23) 死球促請裁決時。 
   (24) 當擊出之界內球碰觸裁判,或跑壘員時:
   (a) 在碰觸包含投手在內的一位內野球員之前,及
      (b) 通過不含投手在內的一位內野球員之前,或
      (c) 通過不含投手在內的一位內野球員之後,如果裁判認定,其他內野手有機會
               處理該球時。
   (25) 進攻隊成員故意抹去擊球區的框線。
   (26) 守方決定要故意保送擊球員時。
            判決:(1)(26)為死球狀況,跑壘員不可以進壘,除非被擊跑員推送進壘,
                            或是依規則授與壘位時。
2. 下列狀況屬於活球,比賽進行中: 
  (1) 裁判宣告「進行比賽」(Play Ball)時。 
  (2) 引用內野飛球規則時。 
  (3) 球未處理好,仍在死球線以內時。 
  (4) 當界內球,經碰觸,或通過內野手後,在界內區擊中裁判或跑壘員時。 
  (5) 當界內球在界外區擊中裁判時。 
  (6) 防守球員違規碰觸或接捕擊出之球或傳出之球,而跑壘員在到達授與壘位之後。 
  (7) 後位跑壘員,超越前位跑壘員,被宣告出局時。 
  (8) 阻礙跑壘行為存在,狀況仍持續進行之中時。 
  (9) 正規擊出界內球時。 
  (10) 比賽進行中,跑壘員必須返壘或反向跑壘時。 
  (11) 跑壘員未出局而站在壘包上時。 
  (12) 跑壘員陸續通過移位壘包時。 
  (13) 跑壘員為了躲避守備員持球觸殺,而跑出正常壘道的一公尺線外,被判出局時。 
  (14) 觸殺出局或封殺出局時。 
  (15) 當暫停的比賽再開始,跑壘員未能觸踏原先佔有的壘,被宣告出局時。 
  (16) 合法提出活球促請裁決時。 
  (17) 當擊球員擊中球時。 
  (18) 當有效球,碰觸到場內工作人員時,例如攝影、場務及警衛時。 
  (19) 當飛球被正規有效接住時。 
  (20) 擊出之球反彈碰觸擊球員所掉落於界內區之球棒時,裁判認為並非故意改變球 
              的滾動方向時。
  (21) 傳出之球,擊中進攻隊員時。 
  (22) 傳出之球,擊中裁判時。 
  (23) 傳出之球,擊中壘指導員時。 
  (24) 跑壘員在飛球接住時,運用退後起跑加速度方式被宣告出局時。 
  (25) 投出之球,被擊出以後,衍生的後續行為,包含促請裁決等,均為比賽進行中,
              直到告一段落為止。 
  (26) 本章前條死球規定中,未明定為死球者,皆為活球。
3. 延遲死球。 
  有五種情形發生時,裁判員先確認狀況後,應立即做出遲死球手勢,配合適當的
         宣告,使比賽維持進行,到告一段落為止: 
  (1) 違規投球。 
  (2) 捕手阻礙打擊。 
  (3) 阻礙跑壘。 
  (4) 違規接球。參考規則八.05(4) 
  (5) 一、三壘指導員協助跑壘時。 
  註:上述情形告一段落之後,裁判再做適當判決。
4. 任何合於比賽的狀況,都屬於比賽進行中,但是當裁判判定狀況確已告一段
        落,防守球員已持球在內野區,為了減少無謂動作的延誤比賽,裁判得宣告
        Time」,各跑壘員迅速回壘,比賽順利進行。
                                                                                                                                                                                   回目錄
 
第十章 裁判員 (UMPIRES)
1. 權力與責任 
   裁判員是大會與賽的代表,擔任規則的解說與執行。依據規則理論,裁判員有
        權命令球隊及球員服從判決。規則未能涵蓋的特殊狀況,主審裁判有權判決。  
  下面是裁判員的一般規定: 
  (1) 裁判員不得加入做為任一隊的成員,例如做為球員、壘指導員、經理、職員、
                記錄員或是啦啦隊員等。 
  (2) 裁判員應確知比賽日期、時間及場地,開賽前30分鐘到達比賽場地,準時執行 
                任務直到比賽終了。
  (3) 男裁判員,穿著長袖或短袖淺藍色襯衫,白色內衣、深藍色長褲,並配戴小帽
               。女裁判員,穿著長袖或短袖淺藍色上衣,深藍色長褲,可選擇性戴小帽。
               其他配備,例如襪子、皮帶、球袋及夾克等,都應該是深藍色的。 
  (4) 裁判員在開賽前,應向記錄員及比賽球隊先自我介紹。
         (5) 裁判員在開賽前,應先巡視比賽場地、比賽器材,並對比賽球隊介紹場地特殊
       規定。
  (6) 比賽中,每一位裁判員,都有對違規行為執行判決的權力與義務。 
  (7) 任何裁判員,不可以做出偏坦的,或是超越職權的問題判決。 
  (8) 裁判員之間,可搭配默契,或是相互協商,但是最後的判決,要由最適當的當 
               事裁判員來宣判結果。
  (9) 為了區分場上裁判員的個別責任;判定好球壞球的裁判員,稱為主審裁判;
               擔任各壘判決的裁判員,分別為各壘審裁判。 
    (10) 主審和壘審,有以下各條同等權力。 
     a. 宣告跑壘員違規離壘出局。 
     b. 宣告暫停(Time) 
     c. 判決違犯規則的球員、壘指導員及教練退場。 
     d. 宣告違規投球。 
   (11) 當適當的促請裁決提出時,裁判員將宣告有關的擊球員或跑壘員出局。
               常見的促請裁決:有錯位擊球、空過壘、接飛球提早離壘、暫代球員或受傷
      球員回到場上比賽未報告及上一壘後企圖上二壘等。
   (12) 裁判員不可以對犯規球隊處以有利的判決。 
   (13) 裁判員沒有固守以上規定時,不構成球隊可抗議的焦點。
2. 主審裁判: 
  (1) 主審的正確位置應在捕手後方。主審對比賽全權負責。 
  (2) 宣告所有的壞球及好球。 
  (3) 對於部份狀況,主審在取得壘審配合與同意下,做適當宣判。例如,有無揮棒
               ,界內球或界外球,合法接住或違規接住等。當壘審必須向外野跟進觀察擊出
               球時,主審應暫代該壘審的職責。 
  (4) 主審要決定及宣告以下狀況: 
         a. 擊球員是否觸擊或砍擊。 
         b. 擊出球是否觸到擊球員。 
         c. 飛球是否為內野飛球。 
      (5) 依規定授與跑壘員安全壘位。 
  (6) 決定應否判為「褫奪比賽」。 
  (7) 比賽使用一人制裁判時,只有主審一人。
3. 壘審裁判: 
   (1) 壘審應站立在最適當的位置執行任務。 
   (2) 壘審應協助主審,依照規則正確判決。
4. 一人制裁判: 
  裁判先站在本壘板後方適當位置,判壞球及好球,球被擊出之後,裁判向前到內
         野區最恰當位置,繼續執行任務,直到告一段落之後,再回到原來位這樣子週而
         復始,獨立掌控全場。
5. 裁判員更換:
  即使比賽雙方同意,也不可以更換裁判員。但是當裁判員因病或因傷,無法執法
         時,可以更換。
6. 裁判員的判決: 
  對場上裁判員依自由心証所作的判決是否正確,球隊是不可抗議的。例如,界內
         球或界外球,出局或安全上壘,好球或壞球,裁判員眼神、角度、觀念是否準確
         等。裁判員的判決,不會因抗議而改變。但是,如果因為判決有疑點,而裁判員
         本人同意更改時,判決可以變更。當球隊經理或隊長,查覺裁判員做出與規則相
         反的判決時,被質疑的裁判員,可以徵詢其他裁判員意見,再決定是否變更判決
         。除了經理或隊長之外,其他成員,是不可以提出反對判決的質疑。其他裁判員
         ,也不可以提出反對判決的質疑,不可以批評或干預該裁判員的判決。只有宣告
    判決的裁判員才有變更判決權。
7. 手勢: 
  (1) 指示開始比賽或繼續進行比賽,主審宣告「進行比賽」(Play Ball),同時指引 
               投手投球。
  (2) 指示好球時,主審右手上舉,手指指示好球數,同時宣告「好球」(Strike)
               聲音清晰果斷,並讀出好球數。 
  (3) 指示壞球時,主審不必做手勢,宣告「壞球」(Ball),並讀壞球數。 
  (4) 指示球數時,先報壞球數。 
  (5) 指示界外球時,裁判員宣告「界外球」(Foul Ball),順著球出界的方向,伸出
               二隻手臂,高舉成『V』字型,兩手掌心相向。
  (6) 指示界內球時,裁判員伸出一隻手臂,朝著內野方塊中央的方向,由上向前 
               揮出平伸。
  (7) 指示擊球員或跑壘員出局,裁判員右手握拳上舉過肩,宣告「出局」(OUT) 
  (8) 指示安全上壘時,裁判員雙臂分別向身體兩側平伸,手掌朝向地面,
               宣告「安全上壘」(Safe)
  (9) 指示比賽暫停時,裁判員宣告「暫停」(Time),同時伸展雙臂過頭。其他裁判
               員,同時配合相同的聲音及動作。 
   (10) 指示遲死球(Delayed Dead Ball)時,裁判員左臂向左方平行伸展。 
   (11) 指示接空球(Trapped Ball)時,裁判員雙臂向前平伸,手掌朝向地面。 
   (12) 指示場地二壘打時,裁判員伸展右手上舉過頭,比出兩隻手指,指示壘打數。 
   (13) 指示全壘打時,裁判員伸展握拳的右臂上舉過頭,並且以反時鐘方向繞圈表示。 
   (14) 指示內野飛球(Infield  Fly)時,主審宣告「內野飛球,界內球擊球員出局」
                (Infield Fly, If Fair, The Batter Is Out),同時伸展右臂上舉。 
   (15) 指示不可投球(Not To Pitch)時,主審舉起右手,掌心向投手。當投手已投出球
               時,應宣告(No Pitch)「投球無效」。
8. 暫停比賽: 
  (1) 當裁判員認為狀況應該暫停時,可以指示比賽暫停。
  (2) 當主審清理本壘板,或執行其他任務時,比賽應暫停。 
  (3) 擊球員或跑壘員,因正當理由需要暫時離開,裁判員可以暫停比賽。 
  (4) 投手已展開投球動作之後,任何裁判員不可以喊「Time」。 
  (5) 當比賽狀況未告一段落時,任何裁判員不可以喊「Time」。 
  (6) 球員受傷時,(依裁判認定受傷的程度不會造成危險時),必須等到比賽狀況
               告一段落,或各跑壘員都已到達適當的壘包後,裁判員才可以宣告暫停。  
     判決:當發生受傷狀況時,裁判宣告比賽暫停,為死球,跑壘員給予在裁判認
                             定沒有發生受傷狀況時可以到達的壘位。參考規則四.06(4)
  (7) 比賽進行中,不得接受來自任何球隊、任何成員的暫停要求,在比賽告一段落
               時,才考慮接受暫停的申請。 
  (8) 裁判員判定,狀況已告一段落,所有的攻守企圖都已明顯的結束,裁判員應該
               宣告「Time」,各跑壘員應回壘。
9. 犯規與處分: 
  (1) 球隊成員,不可以毀謗或侮辱對方球員、工作人員或觀眾,也不可以做出沒有 
               運動精神的行為。
  (2) 進攻時,只可以派出兩位壘指導員,一名擔任一壘指導,另一名擔任三壘指導
               ,必須在指導區內擔任指導工作。 
  (3) 對球員犯規的處分,是將犯規者罰退出比賽及趕出場外。初次犯規,可以先對
               壘指導或教練警告,請他們敦促;當再次犯規時,犯規者及被警告的壘指導或
               教練,同時被處分退出比賽。犯規者應退出比賽,直接進入休息室,或離開比
               賽場地。如果不服從處分,球隊將被判褫奪比賽。
               *裁判員因執行公務、而離開執法崗位時視同《暫停》。
                                                                                                                                                                                   回目錄
 
第十一章 抗議    (PROTESTS)
1. 對裁判員判斷是否準確的抗議,是不被接受的,例如: 
  (1) 界內球或界外球。 
  (2) 安全進壘或出局。 
  (3) 好球或壞球。 
  (4) 合法投球或違規投球。 
  (5) 跑壘員是否曾觸壘。 
  (6) 跑壘員是否違規離壘。 
  (7) 飛球是否被合法接住。 
  (8) 內野飛球或外野飛球。 
    (9) 是否妨礙守備。 
   (10) 場地是否可以繼續比賽。 
   (11) 光線是否足夠繼續比賽。 
   (12) 其他因裁判員準確性衍生的問題。
2. 下列幾點是屬於可以提出抗議的: 
  (1) 裁判員對規則解釋錯誤。 
  (2) 裁判不履行正確規則,處理所發生的情況。 
  (3) 對於違規的狀況,處罰不正確。 
            
  (4) 球員資格。
3. 抗議的主旨,可以包含判決內容及規則解釋。用實例解說會比較清楚。
        一出局,二、三壘有跑壘員;擊球員擊出飛球出局,三壘跑壘員合法離壘跑壘,
        二壘跑壘員提早離壘;在二壘促請裁決出局時,三壘跑壘員回本壘得分;裁判員
        判定得分無效。本狀況的抗議,如果抗議二壘跑壘員並沒有提早離壘,或者抗議
        三壘跑壘員得分在先,二壘促請裁決在後,是不被接受的抗議。如果抗議的方式
        ,是請問裁判員,為什麼判決三壘跑壘員得分不算,請他解釋引用的規則條例,
        這是可以被接受的抗議,一旦裁判員誤解規則時,抗議成立。
4. 狀況發生後,在投手投出次一球之前,必須先提出抗議的意圖,否則代表放棄
        抗議機會,事後不得異議。對於球員是否有資格的抗議是例外的,這種抗議隨 
    時生效:
  (1) 球隊經理或代表,在口頭抗議被駁回而要持續抗議時,要向主審提出賽後之書
               面抗議要求,主審將立刻把這項要求轉告對方及記錄員,記錄存證。比賽可以
               繼續進行,而持續抗議留待結束後適當處理。 
  (2) 與比賽有關的所有細節,都要詳細記載,對於事後的判決,有重要的依據。 
        註:促請裁決,要在投手投出下一合法或違規投球之前提出,或是在攻守交換
                        時,內野防守球員全部退出界內區之前提出。
5. 正式書面抗議,必須在賽後規定時間內提出才有效。 
  (1) 在無明文的競賽辦法規則下,書面抗議視資料收集難易度,在合理時間內要提 
       出。
  (2) 48小時,被視為較合理的書面抗議提出時限。
6. 正式書面抗議,應包含以下內容: 
  (1) 比賽日期、時間及地點。 
  (2) 裁判員及記錄員姓名。 
  (3) 抗議引用的規則。 
  (4) 狀況及裁判員的判決。 
  (5) 抗議事項。
7. 持續抗議或書面抗議的結果有以下三種情況: 
  (1) 抗議不成立,比賽結果不變。 
  (2) 抗議因誤解比賽規則而成立,比賽自誤判發生的原點,依正確規則改判後,重
               新比賽。審議結果抗議成立,但不認為提訴隊因該誤判而失去勝利機會者,不 
               會重新比賽。
  (3) 球員資格問題的抗議成功時,犯規隊被褫奪比賽。
                                                                                                                                                                                   回目錄
第十二章 記錄與統計    (SCORING)
1. 比賽應指派正式記錄員,按照下面規定擔任記錄工作:
        屬於記錄職權的判定由記錄員全權決定,例如擊跑員上一壘是擊出安打或是因防
        守失誤。但是記錄員的記錄,不可以抵觸規則,或者與裁判員的判決不符。 
2. 記錄方法: 
  (1) 登錄球員姓名及守備位置,按照打擊順序輪流記錄,直到球員退場,或比賽結
               束為止。球隊可以選擇性使用增額球員(EP)。如果決定使用,賽前應該讓裁判
               員及對方知道,並且登錄在攻守名單上,成為十一名球員擔任打擊。
        註:用增額球員,必須全場使用。如果未能持續全場使用,球隊將被判褫奪比
                       賽。增額球員不可以擔任守備任務。 
  (2) 每位球員的攻守成績都將統計表列。 
    a.  第一欄列出各球員「打席數」。第二欄列出打數。有些打席,在計算球員
                      打擊成績時,是不計算打數在內的,包含犧牲飛球得分時、四壞球、因妨
                      礙守備或阻礙而上一壘。扣除這些打席之後,稱為該球員的打擊次數, 
                      簡稱「打數」。
    b. 第三欄列出各球員的「得分」。 
    c. 第四欄列出各球員的「安打」數。安打是指擊球員因成功的擊球而能安全
                        上壘。安打的種類,有以下幾種:
                 (a) 擊出界內球,在被防守球員碰觸前落地、越過圍欄或直接擊中圍欄
                          而擊跑員能安全到達一壘,或更多壘。 
          (b) 擊出界內球,很強,很慢,或不規則彈跳,防守球員正常守備,卻無法 
                          使擊跑員出局。
          (c) 界內球,未被防守球員碰觸前,碰到跑壘員或裁判員的身體或衣物;當
                          宣告死球,跑壘員不出局,擊跑員安全上一壘時,記錄為安打。
          (d) 沒有明顯過失,企圖使前位跑壘員出局不成功,記錄員認為,也無機會
                          使擊跑員在一壘出局時,記錄為安打。 
    d. 第五欄列出各球員的「刺殺」數。防守球員的刺殺記錄有:
              (a) 接住飛球或平飛球。 
           (b) 接到傳球,使擊跑員或跑壘員出局。       
           (c) 離開佔有權之壘被觸殺出局時。 
           (d) 跑壘員因妨礙守備出局時,最接近的防守球員給予刺殺。 
                  捕手的刺殺記錄有:
        (a) 三振出局。 
        (b) 擊球員觸擊或砍擊出局。 
         (c) 錯位擊球出局。 
        (d) 妨礙捕手出局。 
        (e) 第三好球擊成界外球。 
     e. 第六欄列出各球員的「助殺」數。所謂助殺,包含:
        (a) 在刺殺跑壘員過程中,曾持球參與的防守球員,給予「助殺」。
                                  一次刺殺成功的過程,參與的防守球員最多給予一次「助殺」。
                                  類似「夾殺」,或其他複雜的刺殺行為,刺殺成功者,視其實際貢
                                  獻,可同時給予「助殺」及刺殺成功各一次的記錄。 
       (b) 合作防守時,原本可以刺殺成功,但是因為隊友的失誤,而未能刺
                                 殺成功時,對於接球處理沒有失誤,或傳給隊友沒有失誤的防守員
                                 ,給 予一次「助殺」。
       (c) 改變擊出之球的球路或球速改變,助使跑壘員或擊跑員被刺殺出局時。 
       (d) 持球,迫使跑壘員妨礙守備,或跑出一公尺壘道之外,因而出局,給
                                 予持球的防守球員刺殺外,對其他參與守備者給予「助殺」。 
        f. 第七欄列出各球員的「失誤」數。失誤的狀況,包含:
           (a) 漏接界外球,使擊球員可以繼續打擊,或守備過失,使應該出局的
                                  跑壘員不出局,都記錄為失誤。 
        (b) 封殺狀況,或被迫回壘時,防守球員接球後,踏壘動作不確實,
                                  不能使跑壘員出局,記錄為失誤。
        (c) 捕手阻礙打擊,記錄為捕手失誤。 
        (d) 因為掉球,而未能完成雙殺守備的防守球員,記錄一次失誤。 
            (e) 傳球準確原本有機會防止跑壘員進壘時,但是因防守球員的過失,
                                  而未能阻止跑壘員進壘時應記錄為失誤。當多位防守球員,有機會
                                  接該傳球時,由記錄員決定,那一位防守球員,應記錄為失誤者。 
3. 下列狀況不成為安打 (Hit) 
  (1) 擊出之球,造成任何一位跑壘員被封殺出局,或者應該被封殺出局,但是因
               為防守失誤而倖免,皆不得記錄為安打。 
  (2) 防守球員處理擊出之球,以正常守備,使任何一位前位跑壘員出局時,該球 
               不得記錄為安打。
  (3) 當防守球員,未能使任何前位跑壘員出局,而記錄員認為,本來有機會可以
               使擊跑員出局時,不記錄為安打。
4. 二出局之前,下面的情況,應記錄為犧牲飛球(Sacrifice Fly) 
  (1) 擊球員擊出高飛球或平飛球,雖然被接住,卻能使跑壘員回本壘得分。 
  (2) 擊球員擊出高飛球或平飛球,外野手或守備在外野的防守球員失誤漏接,造
               成跑壘員回本壘得分。當記錄員認為即使不漏接,跑壘員也可以在接住之後
               ,回本壘得分,則給予擊球員一次犧牲飛球記錄。
5. 因為下面原因,幫助跑壘員回本壘得分時,給予擊球員打點 (Run Batted In) 
  (1) 安打。 
  (2) 犧牲飛球。
  (3) 界外球被接住。 
  (4) 內野出局球或野手選擇球。 
  (5) 因妨礙、阻礙或四壞球,而有跑壘員被擠進本壘時。 
  (6) 全壘打。
6. 勝利投手: 
  (1) 先發投手投滿四局以後,被更換時,球隊分數領先而且持續領先至最後獲得
               勝利時,給予勝利投手記錄。
  (2) 五局的比賽,投滿三局以上的先發投手,被更換時,球隊分數領先,而且持
               續至最後獲得勝利時,給予勝利投手記錄。
7. 敗戰投手 
  投手被換下場時,球隊分數落後而且始終未能追平或超前,該投手成為敗戰投手。
8. 比賽結果一覽表,有以下項目: 
  (1) 局得分及總得分。 
  (2) 每位球員的打點統計。 
  (3) 擊出二壘打者。 
  (4) 擊出三壘打者。 
  (5) 擊出全壘打者。 
  (6) 擊出犧牲飛球者。 
  (7) 雙殺及完成雙殺的攻守球員。 
  (8) 三殺及完成三殺的攻守球員。 
  (9) 每位投手的四壞球數目。 
   (10) 每位投手的三振數目。 
   (11) 每位投手的被安打數及失分。 
   (12) 勝利投手姓名。 
   (13) 敗戰投手姓名。 
   (14) 比賽使用時間。 
   (15) 裁判員及記錄員姓名。
9.  遞奪比賽的各項記錄,儘可能詳實,但不需要記載勝利及敗戰投手。
                                                                                                                                                                                   回目錄
 
  第十三章 JOYFUL 長青慢壘規則  (JOYFUL SLOW PITCH RULE)  
1.  比賽場地:
    (1) 本壘至外野圍欄之距離:
          男子58公尺以上~69公尺以內;女子50公尺以上~61公尺以內。
    (2) 投球距離:男女均為12.2公尺。
    (3) 本壘板之後方設置好球板
        a. 除了擊球員使用之本壘板外,另設置跑壘員專門之第二本壘板 (得分本壘板)
        b. 從三壘向第二本壘板(得分本壘板)方向,劃一條得分專門跑道。
        c. 在三壘與得分板中央,劃一條不回歸線(封殺線)。
    (4) 一壘為雙色壘包,二、三壘為單色壘包。
2.  用具:
    (1) 比賽球使用”KENKO BALL” JOYFUL慢速壘球專用的3號球。
    (2) 禁止穿著有金屬鞋釘之球鞋。
    (3) 捕手穿著捕手護具,如面具、護胸、護膝、頭盔等沒有硬性規定。
    (4) 擊球員及跑壘員,也可以戴頭盔。
3.  球員:
    (1) 出場守備球員,男子組或女子組均為10人。
    (2) 採用EP之球隊以11人出場打擊,EP不僅打擊也可以與其他球員交換就守備位置。
    () :不採用指定擊球員DP制及EH規則。先發球員可以再上場一次,先發之 EP
                 得再上場一次。
    (3) 球員替補時,必須向主審報備,無報備之替補時,將構成違規替補,一旦對方提
          出促請裁決時,違規者將被宣告勒令退場。
    (4) 球員成為跑壘員時,因為健康上之理由需替補時,應獲得主審了解後,始得派出
          替代跑壘員。該代跑者不限只是預備球員,正在場上比賽的球員也可以,但如果
          該代跑者還在壘上剛好又輪到他的棒次時,要以跑壘員之身份被宣告出局,並就
          自己的打擊棒次。代跑者除了本身也受傷外,不得要求再代跑。同一局中同一球
          員不得有二次的替代跑壘。
4.  比賽:
    (1) 正式比賽為七局,不採用得分差之截止比賽。
    (2) 比賽開始經50分鐘後,不開新局,但須賽完五局成為正式比賽。
    (3) 因時間限制若裁判員判斷無法完成七局時,預先通告雙方下一局為最後一局
    (4) 一局得分到達五分時,應交換攻守。但獲得第五分之打者的所有打點應予承認。
    ():該局已得四分,二、三壘有跑壘員,打者擊出三壘打時,該局得分為六分,
                最後一局之得分沒有限制。
    (5) 賽完七局或已達規定時間候,仍然平分時,雙方由選手席中各派代表五人,抽籤
           決定勝負。但冠亞軍(決賽),採用突破僵局(Tiebreaker)制。
5.  投球:
    (1) 熱身練投以一分鐘為限,第一局或換投手時練投三球,以後每局最多為一球。
    (2) 投手之軸心腳應與投手板接觸,自由腳應置於投手板兩端內側(投手板之前方或
           後方均可)。
    (3) 投手身體應面向擊球員,以單手或雙手持球。完全靜止1秒以上5秒以內後,起動
          投球動作。
    (4) 投球高度:應在擊球員身高一倍以上,兩倍以下之弧度範圍,違反時宣告違規投
           球,成為死球並判壞球一個,跑壘員不得進壘。但是如果擊球員揮空棒時,則判
           為好球,擊中球時違規投球取消,比賽繼續進行。
    (5) 合法投出之球,落在本壘板或好球板上,即判為好球(只要稍微觸及即可判好球)
    (6) 故意四壞球時由投、捕手或教練直接向主審表示即可,不必投球(視同一個Play)
    (7) 投出之球落地或通過好球帶時,就成為死球。
    (8) 捕手位於捕手區後方,投出之球落地反彈後接捕之。
6.  打擊:
    (1) 禁止擊球員觸擊或砍擊投出之球,違者判出局。
    (2) 第三好球擊成界外球時,擊球員被判出局。
    (3) 觸身死球只算壞球一個,不保送一壘。
7.  跑壘:
    (1) 投出之球未被擊球員擊中,跑壘員不得離壘,違規時判出局並為死球。
    (2) 擊球員揮棒落空時的離壘,立刻回壘時不判出局。但是違規離壘時的判決優先。
    (3) 禁止盜壘,違者判出局。
    (4) 禁止滑壘,違者予以警告;但跑壘員為避免與防守方相撞所作之滑壘是可以的。
    (5) 跑壘員應注意不要與守方球員衝撞,而防守球員也應避免衝撞,讓出跑道以及為
           跑者空出壘包之前半部。
    (6) 跑壘員回本壘得分時,應沿著得分專用跑道回來踩得分本壘板,跨越不回歸線
          (封殺線)的跑壘員不得返回三壘。
    (7) 跑壘員越過不回歸線後,觸及得分本壘板前,守方球員先於本壘板 (含好球板)
           確捕球時被判出局,守方對越過不回歸線的跑壘員作直接觸球行為時不構成出局。
    (8) 一旦越過不回歸線的跑壘員,往三壘返回時再度越過不回歸線時,被判出局。
          踏錯擊球區之本壘板時,同樣被判出局。
    (9) 飛球接捕時的觸壘待跑 (TAG-UP) 行為,適用於全部的壘上。
        【註】
               a. 一壘為雙壘包,二、三壘為單壘包,在一、二、三壘的刺殺行為與公認規則
                   相同 (OFFICIAL RULE) ,但要刺殺已越過封殺殺的跑者時,守方球員必須持
                   球觸及擊球區之本壘板(含好球板),只持球觸及跑者不構成出局。
               b. EP球員只有一名,不僅打擊,也可以替代其他球員就守備位置。採用EP
                   球隊於守備時為10位,攻擊時為11位;比賽開始前在攻守名單註明EP記號、
                   姓名及背號,比賽中不得變更打擊順序,不得中途取消或臨時加入EP
               c. 暫代球員之規則:
                   係指球員上壘後,因為健康上身體不安時,可由其他球員暫代跑壘規定。本
                   規則與代跑球員 (PINCH RUNNER) 規則有所不同。不是戰術上之替代,全然
                   是健康上的理由,該暫代球員不限於預備球員,列在攻守名單上的球員亦可
                   ,但該球員在壘上而又輪到他的打序時,應以跑壘員身份被判出局,而就自
                   己的打擊順序。暫代球員除了本身受傷外,不得要求替代。同一局中、同一
                   球員不得二次成為暫代跑壘員。
                                                                                                                                                                                   回目錄
      第十四章 KENKO 長青慢壘規則  (KENKO SLOW PITCH RULE)
1.  球員資格:
    (1) 年齡60歲以上、女性30歲以上。
    (2) 只要賽程不重複時,球員可以跨聯盟參加季循環賽。
2.  球隊人數:
    (1) 每隊最多登錄30名。
    (2) 到場球員最多20名(球員席內)。
    (3) 出場球員最多10名。
3.  比賽規則:
     (1) 一、二、三壘包皆為雙色壘包,原則上跑壘員使用橘色壘包禁止滑壘及違規離壘。
     (2) 本壘:為避免衝撞,跑壘員在進本壘時,一律踏觸專用本壘板,如果跑壘員踏觸
                        擊球區之本壘板時,宣告出局。
     (3) 投球規定:採用下手投法,最高3.4公尺、最低1.7公尺之拋物線範圍,投手軸足
           應踩在投手板上,自由腳應在投手板兩端延長線內。
     (4) 採用好球板,只要合法投球,落在本壘板或好球板上皆為好球。
     (5) 捕手須待投出之球落地後,再來捕球。
     (6) 球棒:壘球3號球棒。
     (7) 比賽球:14吋表縫健康慢速壘球。
     (8) 球鞋:運動鞋或壘球用鞋,禁止金屬釘鞋。
     (9) 飛球被接捕時:只限於三壘的跑壘員可以觸壘待跑(即高飛犧牲打時,只限於三
           壘跑壘員才可以進壘),其他一、二壘的跑壘員不得進壘。
   (10) 雙色壘包之規定:原則上守備方使用白色壘包,橘色壘包為跑壘員使用。如果球
           由外野回傳,而守方使用橘色壘包時,為了防止衝撞,跑壘員應踩另一個壘包。
   (11) 禁止滑壘及盜壘,擊球員未擊中球之前,跑壘員不可違規離壘。
   (12) 為了安全起見,在所有壘上的play,不論是safeout都視為封殺狀態。但允許有
           觸殺行為(tag play)
   (13) 沒有截止比賽called game,一局內只要得到第五分時,不論出局數多少,必須攻
           守交換,如果第四分之後的得分是因為全壘打造成時,此全壘打的得分要加算
           進去。還有最後一局的得分全部要算進去。
   (14) 比賽打七局,時間六十分鐘。但超過五十五分鐘後不開新局。
   (15) 可以進入選手席之隊員為20人,所有選手必須完成打擊一次,只出場守備或代
           跑者不算為出場比賽。如有球員未出場比賽經對手提出促請裁決時,會被宣告遞
           奪比賽。經理、教練必須使選手席中所有選手都出場比賽,球員兼教練者除外。
   (16) 若有足腰疼痛之球員上壘後允許自由代跑,由暫代球員代跑,不算替補。
   (17) 二好球之後擊出界外球時,擊球員出局。
   (18) 最後一局打完平手時,以一出局滿壘來加賽一局。即第一棒佔三壘、第二棒佔
           二壘、第三棒佔一壘,由第四棒開始打擊,此時沒有一局限得五分之限制。
           如果尚未能分出勝負時,由九名選手抽籤決定(自由手及EP除外)
4.  比賽場地:
    (1) 壘間距離:15公尺。
    (2) 投手板到本壘板之距離:12公尺。
    (3) 跑壘義務線(COMMITMENT LINE)
          三壘到本壘之間點7.5公尺處,設置一條跑壘義務線(COMMITMENT LINE)
          當三壘跑壘員要回本壘時,過了壘道中點時應循跑壘義務線踩踏跑者專用得分板,
          如果跑壘員不循跑壘義務線回本壘時,應判出局。一旦跑壘員踏入跑壘義務線時,
          不得返回三壘,只要企圖退向三壘時,判出局。
    (4) 專用得分板(SCORING PLATE)
          以本壘板左端為起點,與一壘線平行量起2.5公尺處,接連跑壘義務線交接處設置
          一專用得分板,當三壘跑壘員要回本壘得時,應使用此得分板。
    (5) 好球板:與一般慢壘相同,在本壘板後緣,置一好球板,投球落在本壘板和好球
          板上時,皆判好球。
5.  球隊與球員:
    (1) 服裝規定:與一般慢壘相同,但禁止穿短褲。
    (2) 出場比賽球員為10名,第10名為自由手,可就任何守備位置。
    (3) 到場球員(球員席內球員)最少要完成一次打席。
    (4) 除球員兼總教練外,如設球員兼總教練者其人數限制為二人,並應註明在球隊名
          單中。上述球員兼總教練或教練者不受第3條之限制。
6.  擊球規定:
    (1) 禁止觸擊或砍擊:與一般慢壘相同。
    (2) 擊球員不得丟球棒去擊球:與一般慢壘相同。
    (3) 二好球之後,擊出界外球時,判出局:與一般慢壘相同。
7.  跑壘規定:
    (1) 禁止盜壘及滑壘。
    (2) 允許在二、三壘的跑者滑過壘(OVER RUN):與擊跑員在一壘時相同。
    (3) 擊球員未擊中球之前,壘上跑壘員禁止違規離壘。
8.  比賽停止球 (死球),比賽進行球 (活球):與一般慢壘相同。
9.  抗議:除總教練或隊長外,其他球員不得向裁判員提出抗議。
                                                                                                                                                                                回目錄